【williamhill官网 2016年02月29日讯】“房价能升、能稳,但不能降。”对于市场上“降房价”的呼声,北京一家开发商负责人透露:“房价是不会主动降的,各利益相关方都不允许这么干。”该负责人坦言,即便开发商想降房价有时也会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对,“尽管地方政府不会发文阻止降房价,但压力很明显”。
据《华夏时报》2月26日报导,中国国家住建部咨询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市场不好时,地方政府不让开发商降房价,无异于让开发商自杀”。
对此,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称,中国的房价已经不是供求关系能左右的了,而是不同的利益方在博弈。“实体经济下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更重,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降房价叫得最响的是想买房的老百姓。事实上,房价里有多少水分,普通老百姓并不清楚。“中国的房价已由不同的利益方在博弈,参与者包括地方政府、开发商、炒房者和真正需求方等四方,相比利益方的强势,消费者则自始至终处于弱势地位。”张大伟表示,房价上涨的主力推手主要还是地方政府。
据悉,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几年前买下的土地,如果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数倍。地价炒高源于政府采用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把地价不断推向高点。而随着央企大举介入房地产开发,因为不缺钱又有政府背景,结果导致地王频现,这一切都成了房价上涨的背后推手。
另外,房地产的规模效益明显,并与中国的大小城市扩容相伴相生。当初广州的城区面积仅一千多平方公里,如今已扩大至3800多平方公里。像广州一样,如此快速扩张的城市不在少数。
水涨船高,房价降不下来,库存则越积越多。数据显示,到去年12月底,中国房地产待售面积为7.18亿平方米,在建面积73.5亿平方米,超过80亿平方米的库存。按照业内的估计,要去掉如此海量的库存,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
在过去十余年中,各地方经济的发展早已离不开房地产这一支柱产业,未来也很难从根本上转变。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正是基于此,房地产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的地方甚至成了唯一的来源。数据显示,2015年各地房地产销售12.8495亿平方米,政府拿了销售额8.7281万亿元的73%;其中,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成为各地方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
只有地方政府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出更多实质性优惠措施,开发商才有降价空间,房价才能稳住。但问题是,如何让地方政府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房价有涨有降,恐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