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2月25日讯】一直听人说,要去产能去产能,但为什么要去产能,可能很多人也不是特别明白。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生产的东西太多了,实在卖不掉了。所以,就要想办法把库存卖掉,然后才有再生产的空间。否则仓库都满了,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几乎已经没地放了。
中国产能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其实就出在房地产上……(网络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生产过多?说白了还是跟周期有关系。当时觉得这东西能卖出去,市场很好,于是就加码生产。结果,等一段时间后生产出来了,发现市场的供需关系变了,然后东西卖不出去了。之所以会这样,还是跟大的政策刺激有关。比如在最近20年,中国出现过两次重要的产能问题,上一次是90年代末,大约是97年-98年,然后就是这一次了。
年轻的朋友在当时还都是小屁孩,关心的是灌篮高手,而对经济的事情,可能看的不是那么全面,90年代初由于搞活市场经济,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倒爷,下海也成为一种潮流,当然这跟国家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再加上货币政策失误,信贷增长了25%,导致了80年代末和93-94年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一度CPI冲过了20%。大家的感觉就是那些年工资涨的特别快,90年代初还仰视万元户呢,到了94年几乎一半都是万元户了。于是,国家决定一定要把温度降下来,这才踩了一脚急刹车,遏制通货膨胀。但问题又来了,当时经济过热造成的巨大产能,随着经济收紧出现了大量库存。再加上伴随而来的,亚洲金融风暴,整个外部环境堪忧,内需不振,老旧工厂改制造成了失业下岗严重,经济已经陷入一盘死棋。
好在那时的朱镕基总理,“果断”发现了房地产这个好东西,启动了房改,把住房问题推向市场,并鼓励金融杠杆。于是,所有的产能都找到了新的出口,全国上下都去盖房子了,产能这才逐渐去掉。经济重新走上了快车道。
如今,我们几乎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随着08年之后的货币狂欢(信贷一度超过了35%),造成了大量的产能无处消化,随着今年人民币贬值预期开启,资金撤离已经开始,客观上造成了货币政策的收缩,进一步加重了产能危机。而这些产能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刺激后的重工业方面,东北经济滑落,就是这种产能危机的一个缩影。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东北危机有可能会蔓延到全国,重工业的产能过剩,很有可能进一步向更多的产业传导。
有数据统计说,保守估计,中国目前的钢铁业产能过剩3亿吨,煤炭行业过剩15亿吨,水泥过剩10亿吨,这三个行业几乎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情况。要化解这些产能,就必须为这些产能找到出口,并且要降低现有产量才行。想来想去,似乎这些产能的出口只有房地产,不盖房子这么多的钢材实在消耗不掉,水泥也没什么卵用,而钢材水泥卖不掉,煤炭自然也就没什么用处。所以要解决这些产能问题,似乎房地产是个关键。但问题是房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房子本身就已经是个过剩的产业。房子过剩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钢铁、煤炭、水泥。
所以,要想解决生产资料的产能过剩,就得先解决房子的产能过剩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利好密集出台,鼓励大家买房。要让老百姓,配上金融的钱,把过剩的产能接走。然后,房地产开工复苏,上游产能进一步被消化。
但这招有效吗?举个例子,你不需要卫生纸,会因为卫生纸减价,而多买一些,那因为卫生纸是消耗品。反正早晚也得用,存着也不坏。但股票呢?你会因为可以融资买股票了,杠杆低了,就多买一些股票吗?显然不会,大部分人买股票,还是要看市况的。如果能涨就买,如果还要跌当然就不买,因为股票基本上没什么使用价值,只有投资属性。房子现在更偏向哪个方面呢?卫生纸?还是股票?第一套房,肯定是卫生纸的,但如果低3、4、5套房了,那么房子已经变成一种股票。老百姓买不买,不是基于使用价值,而是基于市况,那么现在产能过剩了,投资价值消失,所以再加金融杠杆也是徒劳的。更何况,这两年经济一不好就拉房地产,拉了整整10年,房地产的泡沫早就巨大,而边际效用已经递减到极低的位置。
所以,与其走回老路,比如寻找新的办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经济才能重回正轨。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就没找到新的增长点,所以一下就趴窝了;而美国人08年之后,找到了科技还有新能源的增长点,顺利的走上了复苏。几乎同时感冒的欧洲人,折腾来折腾去,现在也还是在崩溃的边缘。所以说白了,经济的问题还是产业的反应,当所有资源都向一个产业集中的时候,势必会造成产能过剩,也势必挤压新经济的生存空间。我们就是在这条黑道上走的太远,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做零售的去搞房地产了,卖肉卖粮食的也去搞房地产了。都觉得房地产能赚钱,一窝蜂的扎进来的时候,肯定会造成全产业链过剩,现在的钢铁、煤炭、水泥,其实说白了就是房地产过剩的另一个反应而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