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金鸥将军在“纪念国军抗战,光复民国大陆”研讨会上发言(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12月26日讯】二零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二日“光复民国(大陆)工作委员会”暨“黄花岗杂志”在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纪念国军抗战,光复民国大陆”研讨会。 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澳洲和台湾的学者专家,就多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围绕“中共在抗战中的角色及大陆沦陷的原因”的主题,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理事、中华战略学会理事、中华军史学会监事乔金鸥将军做了“抗战时期中共实力扩张之策略”的发言。乔金鸥将军有机会接触和利用大量台湾秘密档案进行研究,揭露中共在抗战中通过统战、谍报及掠夺敌后资源等方法扩张其实力,最终打败国军的历史事实。
抗战时期中共之扩张策略
今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行政院表示,以“八年抗战是中华民国军民坚苦卓绝的奋斗成果”等四原则为主轴,扩大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16项系列活动,忠实呈现抗战胜利历史轴线,彰显中华民国是抗战主体。
中共没有八年抗战的机遇,就没有重新扩展壮大之转机。共军经过八年与精良的日军所谓的“血战”后,在其根据地内正规军竟然由出师时的4.6万余人,壮大到抗战胜利时的120万余人,民兵更多达268万7千余人。对不了解中国抗日战史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之态度及角色者来说,这样的实力数据,倒像是日本侵略者滋养了共产党的军队。但从该时期国共双方史证资料来看,实符合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所策划之“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之抗日发展方针。
国民政府艰苦抗战赢得胜利
“日本陆海空军及补助部队将领率所有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这是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日本在南京向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代表—何应钦上将投降;降书内容之前提。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华野心侵略,不断制造事件,直至民国26年卢沟桥事变,终于激发中华民族誓死抗敌的坚定意志。时任军事委员长的蒋公,在庐山昭告: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唯有人地无分、抗战到底。领导全民无惧流血牺牲;奋战到底下,经过八年浴血抗战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抗战期间,国军以劣势装备与日军浴血苦战,其中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00次、小型战斗3万9000次。国军伤亡322万官兵,包括268位将领殉国,其中上将6人、中将57人、少将205人,还包括共军将领。无辜百姓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人,财产损失更是不可计数。八年抗战是一个关系国家存亡、深刻影响国际情势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伤亡之重、影响之深,也都是空前未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如没有八年抗战,就没有中共的重新壮大,不管是基于国共斗争的历史恩怨,或是出于建构历史正当性的需要,多年来大陆当局始终刻意拔高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贬低甚至长期不提国军的牺牲与功绩。教育与宣传上,都说抗日战争是共产党打的,国军完全没份。八年抗战是谁打的?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两岸政军学界争论已久。
中华民国政府是抗战主体,主导抵抗日本侵略;抗战史是建立在国家主体上的,蒋中正委员长领导抗战胜利,此一历史事实不容大陆扭曲。2005年,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才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虽然对国民政府抗日已经提出较多的肯定;但以“两个战场论”解构抗日战争史,还是有很多偏离史实之处。但是今年以来中共在抗日战争论述宣传策略上,又进一步一分为四,国家整体抗战被解析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东北战场”与“民间及外国战场”,刻意再漠视抗日史实,混淆抗战真相。
国民政府抗战之持久战略;改变日军原本由北向南的主作战线,并以重庆为主要抗战基地的重要战略指导,奠定抗战胜利的基础。同时蒋委员长抗战到底的意志是重要关键因素。从我国军史政单位之“抗战史档案”、日本防卫厅编撰“日军对华作战纪要”等档案及相关史料,都清楚印证抗战历史,史实就是我国民政府蒋中正委员长为盟军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是国际公认的抗战领导人。
中共参加抗战的态度
中共在共产国际的“统战纲领”指示下,展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作。七七抗战开始,七月八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徐向前等联名电呈蒋委员长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
七月九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萧克、左权、徐海东率人民抗日红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致电蒋委员长等,表明“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在共党的请求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廿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发布收编投诚的共军,并任命朱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经共党的请求政府收编共军,中共再向政府提出“四项诺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澈底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动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的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但中共对其内部则是说;“这些让步与妥协,是为了要使本党取得全国范围公开活动的机会,千百倍的去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与组织力量,进而争夺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收编共军命令后,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中,颁发了“关于抗战中地方工作的原则指示”,要求党与其军队“向各地政府与军队进行统一战线的活动与组织”活动时,要重视;
第一、利用一切旧政权的武装组织形式:如民团、保安队、壮丁队、义勇军等实行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取得其中的指挥地位。
第二、共产党员该以抗日积极分份子的面目,参加到政府与军队中去,并取得其中的领导地位。
第三、同各党各派的斗争是任何时候不能放弃的。
第四、用一切方法争取党的公开与半公开,同时扩大党的秘密组织。
对红军改编为国军上;要求:政委改以副首长或政治部主任,行使组织职权,维持党对首长之监督领导,拒绝军委会派遣参谋至部队。
在作战方针上;指示入晋后先争取表现来扩大宣传影响。日军再深入时,即以山西为基地,分散向河北、山东、河南、热河、绥、察各地发展,以独立自主游击战,在敌后争取民众、扩大武力、建立根据地。
同时向红军解释;虽然接受政府改编为国军,“维持外白、但内面仍是‘红’”。也就是仍然维持其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特性。
再观其在抗日军政干部大学“中共党的策略”课程讲授中,解释何以要强调抗日,乃因:
第一、抗日可以得到国人同情,争取广大群众,可以扩大红军,进行加紧发展党的组织。
第二、在革命低潮,力量缩小时;才能保存实力,进而扩大实力。
第三、抗日才能保护苏联,因苏联是无产阶级的祖国,世界革命的根据地。
第四、放弃以前走不通的路寻求易于达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另一道路。
第五、此一革命策略是破坏资产阶级政权的武器,用以掩护秘密工作之发展,用公开的工作来争取广大群众力量,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第六、给革命休养时间,积聚势力,准备新的进步条件,采取转弯抹角的进攻策略,寻求将来更大的胜利。
第七、红军仍保持独立性,苏维埃暂时取消,改为特区政府,实质是未变。
结果中共是物质得到了,经济得到了,弹药得到了,精神上得到了,党员增多了,影响力扩大了。正如其所谓“一分钟也不忘记拥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扩展策略
一、民主共和国战略下之决策
第一阶段:中共在抗日开始策定了党的策略后,即以“民主共和国”作为战略口号,强调联合各党、各派、各军一致抗日为策略口号,用以推倒国民党政府。
此阶段的根本势力,国内为;无产阶级及工农红军、东北军、17路军,国外为苏联及各民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抗日联军、义勇军、抗日军队等联合会,各界抗日救亡会。
在革命低潮时,中共以反日在前,土地革命、阶级斗争放在后面,待见到革命高潮马上改变,再将土地革命放在前面;此时在扩张的策略指导上:
发展的决策是“七分发展、二分应付(国民党),一分抗日”,第一阶段:先自我牺牲争取舆论拥护,军事分二路,由晋西北向东发展,一路深入冀东、冀中横断平汉线,一路入晋南、豫北、冀南、鲁西、横断津浦线,入鲁北、鲁东切断中央系军队联系,建立山地、平原根据地,为第二、三阶段的到来准备。
第二阶段:各地工作基础及军事政治根据地建立完成后,要将黄河以北,国民党势力肃清,视日寇力量消长情形决定斗争形式。
第三阶段:势力伸入华中各地、建立华北各根据地,分段遮断中央系军队联系,瓦解和离间中央系部队,待巩固基础后,进而取代国民党之领导权。
此一策略方针就在;第一步让国民党先打日本,表面上配合做一点民族革命工作。第二步让国民党单独打日本,自己进行军事扩张使国民党势力削弱,当日本被打倒时,国民党亦被打倒,胜利是中共,再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转到无产阶级革命。因而八年抗战中,共产党坚定遵行此一路线行动,在各地区积极扩展,而使其实力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和发展。
二、抗日扩展活动纲领
民国二十九年中共中央策定之抗日“活动纲领”归纳为:
(一)三大目标:1、扩充军队-扩大地盘,在冀、鲁、苏、皖、陜、甘、宁等地袭击国军、排斥异己。2、发展党务-积极发展党的力量,吸收党员。3、夺取地方政权-藉民主宪政口号,号召民众,孤立国民党。
(二)四大运动:1、百万扩军运动-吸收各地保安团队及残部。2、百万扩党运动-大量吸收各地教职员、学生入党。3、千万囤粮运动-征收救国公粮,或低价收买囤粮。4、万万积金运动-以劝捐、募捐、勒捐及各种苛捐杂税为手段。
(三)十五大原则:用以落实三大原则,四大运动之政治手段;工作方向和行动方法。
(1)借“服从三民主义”的口号,曲解国父遗教,宣传“马列主义”。
(2)借“抗日”口号,号召民众,扩充地盘。
(3)借“民主”口号,破坏中央战时法令,夺取各地政权。
(4)借“进步”口号,欺骗青年,损失中央威信。
(5)借“团结”口号,巩固自己地位,掩护分化策略。
(6)借“国共合作”口号,抬高自身地位,减低中央领导力量。
(7)借“革命”口号,用恐怖手段,排斥异己。
(8)借“反对分裂”口号,实行割据。
(9)借“反对内战”口号,逃避军事制裁。
(10)以“统一战线”口号,并吞弱小。
(11)以各个击破,摧毁国民党力量。
(12)佯作弱者姿态,到处向群众哀告,以骗取同情。
(13)以汉奸、汪派、托派、顽固份子、倒退份子、亲日妥协投降等头衔,任意罚款、捐粮、缴枪、绑架、残杀。
(14)制造高调,炫惑人心。
(15)制造谣言,破坏人民对政府及领袖之信仰。
相对应其抗战开始的“四项诺言”;不推翻国民党政权,不破坏全国政权的统一,取消苏维埃政府和取消红军的诺言,只是欺骗政府收编红军取得合法身份,暂时等待扩张发展的策略而已。
三、游击战与根据地原则
民国廿六年抗战爆发,红军接受政府收编后,毛泽东就明确的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原则。红军作战任务上;担负以独立自主的任务,要求南京政府指定地区,以协助友军作战,“只宜作侧面作战,不宜作正面作战”。
毛泽东在“论政策”文中申明其战略基本精神,一是党的军事斗争战略任务,在创建与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二是要实现此战略任务必须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经游击战争,动员与组织群众,创造阵地、发展阵地。游击战这是全党一切工作的中心,唯一的方法其战术基本原则在于“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旋磨打圈,脱离敌人。”
(一)游击战非独立战争形式,乃应该同时进行:政治斗争-包括思想、组织、群运、经济、社会等广泛斗争,以合法地位掩护其破坏政府之政治斗争,藉游击队各级政治部之宣传、组织、民运、敌工、特工各部门来推动党的政治工作。要求以群众为堡垒,将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更进行兵运瓦解“敌军”,所到之处;用种种方法进行宣导,使对方由不反对而同情其游击战争之活动。
(二)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策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和驱逐敌人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基地,一切政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地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据。
其作用在1、作为游击战争的后方,对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基地,2、伪装“新民主主义”的抗日政权形式,3、发展武装力量的泉源,补给的后方,4、培植创造干部的基地,继续阶级斗争的强化,5、做为日军占领区宣传的样本。
根据地是中共这么重要的战略支点,必须予以巩固与发展,而其巩固之作法:
1、在军事方面:建立军区实行全面军事化控制,组织与武装军区人民配合或支援游击战。
2、在政治方面:成立抗日政权,代替原有政权成立“边区政府”、“行署”、“行政委员会”,以“合法”统治者自居。
3、在经济方面:设立银行、合作社、征税机构、控制财政、经济的物资支援游击战,以分田、减租政策、笼络农民号召参加游击战抗日。
4、在党务方面:发展组织、建设党、统一领导军队、政府、民众团体。
5、群众运动:对群众宣导、组训运作有效掌握以巩固根据地。
中共在农村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以支援游击战再建立新根据地,办党、政权、人民武装、工农生产、文化教育、因而有了政权的雏型,成为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