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声,穿过黑夜向你轻轻飞去,在那幽静的小树林里,亲爱的我等待你……”和这首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脍炙人口的《小夜曲》一样,许多原本看似平凡的诗作,经过舒伯特的巧思之后,立刻便成为一首首令人朗朗上口的绝妙歌曲。
音乐家舒伯特(网络图片)
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且灵感丰富的作曲家,常常在短时间之内就完成许多作品。在他短暂的人生中,他的作品总数高达一千两百多首,其中约有六百五十首是歌曲,也因此被誉为“歌曲之王”。
天才作曲家
虽然舒伯特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穷教员,但由于他的家人都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自小就有接触和学习音乐的机会。当舒伯特只有九岁的时候,他的弹奏乐器的能力就已超越他的父亲和兄长,充分展露出他在音乐这方面的才华。
据说,他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创作一些在教堂表演的音乐,而且他还是唱诗班的领唱!他十一岁进入皇家学校(Imperial College, Konvikt)攻读音乐,并担任合唱团里的高音部队员,一直到他十六岁因为变声而不能再演唱童声高音才离开合唱团。
1812年5月,他的母亲去世,同年的7月,他因为变声期离开了合唱团。虽然这年是个多事的一年,但是,却也是让他收获很大的一年,因为舒伯特认识了教堂的音乐指导者安东尼奥.萨列里(Antonio Salieri),之后他就在他的门下学习正规的作曲课程,从他身上他学到了和声和对位法。这段学习有三年时间。
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的杰作,包括:F大调弥撒曲、魔王、野玫瑰……等。虽然他已经谱写了相当多的歌曲,又完成了六首交响曲,据说,他十六岁时便写下了第一首交响曲,但是他并没有任何经济支援。透过他的朋友的帮忙,他在1818年与1824年受聘于匈牙利,担任公爵女儿们的家庭教师。
毕生与贫苦相伴
不过,舒伯特不喜欢教师的工作,他比较喜欢随兴一点的生活,对于有社会地位、贵族那样的生活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只要一拿到薪水,马上就呼朋引伴到咖啡厅去取乐,在这当下,有时甚至因一时来了灵感,而将乐曲写在帐单的背面。
之后,舒伯特就在他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老师。他一直到1816年,这几年的教师生活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因为在这期间他创作的作品大约有400首之多,其中包含了交响曲、一些歌剧、弥撒曲、弦乐四重奏和三百多首歌曲等等。
1819年,舒伯特到奥地利的乡下旅行,因为当时的愉快心情,他写了一首活泼的钢琴五重奏《鳟鱼》。之后又陆续的出版了一些作品,1822年,舒伯特得了传染病,这让他在医院度过了一段不算短的痛苦日子。
也因为如此,在1822年年底,他创作了第八号交响曲《未完成》,直到1828年10月他再次生病,后来在11月19日的下午去逝于维也纳。这年他才31岁。他的朋友和家人将他葬在贝多芬的墓旁,墓碑上刻着一首格里尔帕策(Grillparzer)写的诗:“死神在这里埋藏了音乐的瑰宝,甚至埋葬了更多美好的希望。”
磨豆器帮舒伯特找到灵感
虽然舒伯特是个灵感丰富的作曲家,但是,这样的天才也会遇到绞尽脑汁却没有创作思路的情况。
有一次,舒伯特正构思着乐曲,左思右想,总觉得就快完成乐章,可是就是缺少点什么东西。此时正好一个朋友去拜访他,舒伯特心想:“怎么偏偏这时候来,这不打断我的灵感吗?好吧,先喝杯咖啡,曲子先搁着吧。”
舒伯特搬出一个磨豆器,咖啡豆倒在里面,研磨起来。也许是磨豆器过于老旧,舒伯特研磨咖啡豆时,那磨豆器不断的发出深沉的“沙沙”声,而且随着他手的律动发出来。
舒伯特一开始也没注意,突破间,好像冥冥之中谁帮了他打开思路的瓶颈似的,他停了下来,兴奋的说道:“有了,有了,我的曲调可以完成了!”说着,舒伯特马上奔回桌旁,一下子就把先前无法完成的曲子写出来了。据说这个曲调后来成了他《d小调四重奏曲》的主题。
令人怀念和钦佩的音乐家
舒伯特把他整个身心都献给了音乐。他用音乐倾诉自己的理想、热情,他用音乐倾诉自己的忧郁和哀叹,他在音乐中得到了慰藉,享受到了欢乐。他无论走到哪里,也不管在做什么,他的脑海里总是跳跃着音符,构思着乐曲。
舒伯特格外令人怀念和钦佩的地方是,他的一生虽然在贫困潦倒中度过,但是他的音乐却没有任何悲伤的色彩,反而将活泼、光明的乐曲带给了人们,听他的音乐会给人一种很安详和快乐的感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