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悉前世,能否让你更能洞察世事?(图片来源:Pixabay)
探问前世今生 是何缘故
在科学发达的时代里,谈论前世今生,有可能会被笑迷信,但也有可能会引发共鸣。毕竟,透过关键字于网络搜寻,都能够找出许许多多前世今生的故事。某些故事,有可能是你与我都曾经阅读过的篇章。
此外,现在甚至还出现了测试前世今生的网站。看似很荒谬,实则是值得深究的现象。
有些人抱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会想要探一探自己的过往。有些人则一概不信,无论跟他提及前世今生、因果报应、鬼神等等,他通通嗤之以鼻。那些事情对他来说,是毫不相关的,是无法驻留在他的心头上的记忆。
只是,无论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你可曾仔细想想,倘若你真的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又有何用?了解前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若是你真的拥有前世记忆,那又能让你于此世获得什么?
前世记忆,可以让你在过往中耽溺,或畏惧面对过去。但是,它也可以成为一种鼓励。在比对今昔与感察之间,它将转化为一股督促、探查自己的成长力量。
寺僧转世为举人 明了事事皆有因由
钱塘有一位举人,名叫王鼎实。他年少之时相当聪颖,十六岁时即通过乡试,但是连续考三次进士都没有通过。王鼎实的亲戚于京都任官,他就将王鼎实留在他的官邸中居住。
王鼎实有次突然感到不舒服,即屏弃饮食,每日仅啜喝数杯凉水而已。
他对亲戚说道:“我前世乃是镜山寺的一名僧人,修持了数十年,几乎快要得道了。只是生平见到少年登科者,往往会心生羡慕。对于荣华富贵的爱慕心态也未能完全杜绝,因而尚且需要在人间堕落两世,现在这是其中一世。过不了几日,我将会托生于一个富贵人家中,就是顺治门外,一户姓姚的人家。你之所以将我留于府中,不出帝都之外,我想应该也是冥冥之中,早已定好的安排。”
王鼎实的亲戚听了,即劝慰他。王鼎实说道:“生死皆已命定,难以久留。唯独父母对我的生育之恩,无法马上断然割除。”王鼎实话一说完,就向亲戚索取纸张,以挥笔写下与父母的诀别信。
文墨告别 道尽镜花水月
王鼎实写给父母的信件内容大约为:“儿不幸客死于离家数千里之外,又因为短寿,遗下少妻弱女,连累父母。然而,我其实不是父母您真正的孩子,弟弟才是父母您真正的孩子。父亲您还记得,您曾经回忆某一年在茶馆与镜山寺的僧人一齐饮茶的事情吗?儿子我就是那名僧人。那时候与父亲您相谈融洽,心中惦念著父亲您的忠诚谨慎。内心即想,造物者为何不让我成为您的儿子呢?一念之动,我竟然就真的来成为您的儿子了。我的媳妇也是年幼时即与我结下善缘。镜花水月,都是虚幻的聚合,怎么能够长久的置身于此呢?希冀父亲不要将我视为真正的儿子,速速斩断对我的爱子之情,也许这样可以免除我的罪过吧。”
无过免轮回 此灭则彼生
王鼎实的亲戚问道:“你什么时候转生到姚家?”王鼎实答道:“我此生无罪过,因此在这里辞世,则立即在那边出生,不需要再轮回了。”
过了三日,早上巳时,王鼎实讨了一盆水,盥漱完毕后,于胡床上盘腿而坐,并召唤亲戚前来。两人就像平时一样欢笑对谈。王鼎实问道:“到了午时了没?”亲戚回道:“已经正午了。”王鼎实说道:“是这个时间了。”接着,王鼎实向亲戚拱手道别,随后逝世。
王鼎实的亲戚随后造访姚家,果然姚家在这天中午生下一子。姚家经营骡马行,家产有数万金。(事据《子不语》第十三卷〈镜山寺僧〉)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