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很喜爱围棋,是一个超级棋迷,有时甚至“通宵连日,情忘厌倦”。受其影响,一代圣主唐太宗李世民也雅好此乐,平常他常与门下十八学士弈棋,后人因此画有《十八学士弈棋图》。据《旧唐书.裴寂传》记载,李渊留守太原时,每有设宴必会邀裴寂对弈。相传后来李世民欲劝其父起兵,正是请裴寂做了说客,在对弈时晓之以天下大势,说动李渊下定反隋的决心。而且著名的太原起义,便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藉由博弈为掩护,与众人策划而成的。
其实,李世民在棋盘上的“政绩”还不止于此,他喜欢下围棋,且棋艺不凡,早年曾胜过欲争天下的虬髯客,迫其放弃相争之心,以“一子定乾坤”成就一段极为精采的唐代传奇。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客张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他从朋友李靖处听闻了李世民之才,希望能与其先见上一面再谋后计。后来在李靖莫逆之交刘文静的府上,这一次颇具意义的会面终于达成了。
李世民应邀而至,虬髯客张三见其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心里争霸中原之念已经消减了不少,但终究他还是如提议般地邀李世民在棋盘上切磋一番。张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虬四子占四方”。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心知肚明对方的来意,他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乾坤”。
李世民棋艺远胜张三,虽然自动让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谓始终掌握主动。中盘过后,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吃掉其三。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三连忙托住李世民的手,嘴中道“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托于我”。后来,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张三自领十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扶余国的新王。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身经百战,登基之后很少亲自出征打仗,往昔的攻城掠地、征战沙场只有从下围棋中体现了,他将对围棋的喜爱和感悟,均写在两首诗里。
五言咏棋
其一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
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
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
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其二
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
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
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
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唐太宗的咏围棋诗,写出了棋局中黑白双方纠结缠绕,参差交错,鏖战不息的场面。有时看上去乾坤定矣,胜利在握,忽然生变,天倾地覆,功败垂成。有时棋陷入险境,孤立无援,忽然又峰回路转,局面大变。而棋势的铺衍,就如那空中的大雁联翅,变化阵列,不必依靠翅膀;黑白棋势作战厮杀,虽惊心动魄,但并没有乌云般的团团杀气,人也不会受到任何实际伤害。棋局虽小,变幻无穷,也能领悟战场兵法之意。
唐太宗作为“马上得天下”的一代雄主,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兵变,他无不依靠军事谋略,可谓深知兵机。二诗从“兵”字着眼,用“坐隐”“手谈”典实入诗,不仅是政事之余怡养性情的品玩消遣,也是他对半生戎马生涯的检点总结,形象而有意蕴。
唐太宗的棋诗引来弘文馆学士许敬宗、刘子翼等的唱和,不仅由此掀起了一个围棋诗歌的小高潮,唐代围棋的繁盛,也由此开始。以围棋入诗,在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应是第一人。
唐代的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还记载有唐太宗一则颇富戏剧性的弈棋故事。
唐太宗召吏部尚书唐俭下围棋。在对弈中,唐俭丝毫也不相让,连连把棋子布于有利位置。唐太宗面临输棋,勃然大怒,立刻停止对弈。之后,下令把唐俭降职到潭州为地方官。虽然如此,唐太宗怒气仍未消,召来大将尉迟恭(字敬德),宣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硬要尉迟恭去搜集材料证明唐俭对唐太宗不恭之言行。当时,在盛怒的唐太宗面前,尉迟恭无可奈何,违心地表示遵命。
尉迟恭回家后,反覆思考,决心不能以假证据诬陷唐俭。次日,当唐太宗要尉迟恭面质唐俭对唐太宗诸多不恭之时,尉迟恭当即向唐太宗叩头禀说:“臣实不闻。”唐太宗连问数次,尉迟恭均回答确实未闻。对此,唐太宗大怒,把手上所持玉板摔碎于地,愤愤地拂袖离去。
过了一段日子,唐太宗突然命令准备宴席,传旨召三品以上官员到宫中赴宴。在宴席上,唐太宗对众官员宣告,尉迟恭未强加假证于唐俭,有三利和三益:“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并且赏给尉迟恭绸缎一千段。在座众官员目睹唐太宗自己纠正错误,一齐高呼“万岁”!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