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佛家故事】默僧修行 缄口不述(图)

 2015-02-13 14: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佛家修行非常注意修口。(网络图片)

修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注重修身、修口、修意。其中有一个法门,特别强调修口,默僧大概就是这一法门的弟子吧?话须从头讲起:

内江县圣水寺门前,突然耒了一位和尚,人们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他坐在山门外的台阶上,头戴破棉帽,身穿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不吃饭,不说话,三天三夜也没有挪动一下地方。

圣水寺座落在大丛林里,里面有一百多个和尚。和尚们看到他的举止奇特,就禀报给了长老。长老出来一看,认为他是有一定原因而来的。招呼他进来,他就进来了;给他饭,他就吃。长老挑选了一间小屋,让他住下。他常常几天不吃东西,一吃就能吃下几个人的饭量。和他讲话,他能领略话的意思,却只是笑,并不回答。他穿的破衣服,戴的破棉帽,即使是酷暑天气,也仍然穿在身上。但是接近他,却没有污秽难闻的气味。

住了一年,长老见到他的头发上长了很多虱虮,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把头发剃掉呢?”他笑着点头答应了。于是他就剃掉了头发。长老也不用戒条约束他,任他自来自往。众和尚也不怪他。

寺庙的生活很清苦,种着几百亩田,也不雇工。连烧火、做饭、砍柴、担水的活计,也全由和尚们干。有一天,长老告诉众和尚说:“明天早晨,大家都到山里砍柴去。”

和尚们遵命前去,到了山里,只见山前山后的小树枝,全都伐下来了,排成一行一行的,只等众和尚来打捆装运了。众和尚感到很惊奇,又听得半山腰处,斧声丁丁当当地响,大家走到近前一看,这位默僧正汗流浃背地挥着斧头,砍伐着剩余的小树枝。他看到人们来了,就不加思索地走了。众和尚肩担背扛,运了一天才运完。

又一年,从春天到夏天,一直也没有下雨,水田全都干透了,秧苗长了一尺多长还没插,大家的心情非常焦急。有一天,忽然看见这位和尚,拔起寺庙田里的秧苗,一束一束结成把,抛撒在田中。寺庙的田,几乎被他抛撒遍了。

众人叱责他,他才悄悄跑了。这天夜里,大雨倾盆,因为有默僧事先扎好了秧苗,所以,寺田的秧苗能够趁势齐插,后来便获得了大丰收。

自从他显露了奇异的行迹以后,大家都更加重视他。有时候,他露宿山林,雨水把他的破衣服都浇透了,他却安然无恙。有时候,他吃生豆渣。芋头刚刚烤到半熟,他就大吃大嚼起来。他的种种举动,全都出乎人情之外。四方的百姓听说他奇异,都来瞻仰他的仪容,把他叫做“仙”。

有一位县令,也想见他。多次请他去,他都不去。县令还做好了僧衣僧帽想送他,他也不理会。

有一天,忽然手下的人报告说:“和尚到!”只见和尚昂首挺胸,穿堂入室,旁若无人。他的眼睛看着匾额、对联,好象通晓文理似的。县令急忙出来行礼,他不答礼;和他说话,他也不答应;拿出新做的衣帽送给他,他也不接受。强行把衣帽给他穿戴上,他就往外走,好象要很快离开似的。他出了县衙,就把衣帽全脱下,扔在了地上。众人正聚在一起观看,他已经逃脱走了。

又过了几年,他的衣服、棉帽已经破了,长老多次命令他换新的,他也没有应声。他自己到棉田里,拾取开败的棉桃,堆在屋子的角落里,然后手拈着花絮,用自制的竹器弹织它们,织成有一丈多长,如同粗麻布一样。他把它们撕成一片一片的,穿上竹针,缝补成衣帽。无论冬夏他都穿戴着它们,好几年也没见他脱下过。

当时,有个老人名叫洪成鼎,他是进士出身作了四川的长官,人称洪老,为人厚道,也很清廉。晚年退休以后,他四处游历,遇到的奇士、高僧很多。当时他正寓居在官署,听说这位和尚不同寻常,就前去拜访。到了那里时,和尚已经避开了。长老代为寻找,远远近近找了几遍也没找到。又等了几天,还没见到,这个洪老才回去。几个月以后,洪老第二次去拜访他,又没有见到。洪老怪自己无缘相见,正在嗟叹惋惜的时候,忽然有人禀报说,这位和尚回来了,在厨房里吃饭。洪老同长老一起去看他,只见他正捧着碗,狼吞虎咽地吃着,汤水夹杂着蔬菜,津津有味地咽进去了。等他吃完饭,洪老上前施礼,和尚用眼睛瞪着洪老,很久,才手拿着木瓢去冲茶。茶水几乎满了,他用手指拈起两片茶叶,递给洪老,说:“吃茶。”自从这位和尚进入寺庙以来,只听到他说了“吃茶”这两个字,其余没说过一句话。

洪公双手接过茶,嚼在嘴里,没有什么其他的味道。和尚随即走进帐房,高高地蹲在竹几上,拿着笔,在砚台中沾上水,连画了几十笔,象是字,又不象是字,他又好象精通书法似的。当时天正大旱,洪老向他询问说:“大仙,哪天能下雨,能提前告知吗?”和尚飞笔向砚台旁边剩余的纸上,直画了三道,然后就走了。洪老跟随着他,见他走进了后园茂密的草丛中。洪老想跟着他,被长老拉住,才没有去。三天以后,果然下起了大雨。洪老停留了几天,想再见他一面,没有见着,就回去了。别人讲:因为洪老关爱百姓,默僧才对他格外开口,请他吃茶。他对别的任何人,都不开口讲话的。

后来听内江的一位朋友说,这位和尚自从长老死后,他又活了十几年,仍然没有讲过话。只是在临死前,写了一首偈语:

天地中空日月明,何人不向此中生?

而今撒手西归去,免得拖泥带水行。

他对自己的来去时间,都非常明了。真是一位奇异的默僧。

正是: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此是常话,理不含糊。

拨弄是非,招祸折禄。

默僧修行,缄口不述。

人当自律,借鉴守福!

(事据清代丁治棠《仕隐斋涉笔》)

責任编辑: 云天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