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10月11日讯】朝鲜当地时间10日下午利用14.5毫米高射机枪朝韩国市民团体散发的对朝传单开火,有数枚子弹落入韩国境内,韩军随后利用K-6机关枪回射40多发。目前韩方的损失情况还不清楚。(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朝鲜二、三、四号人物黄炳誓、崔龙海、金养健于本月4日十分罕见地突访韩国,开启了朝韩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人们纷纷猜测朝鲜政局已经变故,并祝贺朝鲜人员很快将吃上米饭、喝上肉汤。即使十分保守地看朝鲜局势,也能感受到朝鲜政策确已转向,此次高层访韩,是为走向“正常国家”迈出了第一步。
可就在朝韩关系完全转向,两国关系迎来明显重大转折的当口,两国“军事冲突”却接连不断。10月7日,也就是双方高层会面后的第三天,一艘朝鲜巡逻艇越过西部海域“北方界线”,韩朝双方在延坪岛附近相互开炮,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笔者发微博评论:说不定几天后就成一个国家了,干嘛还在为领土发生争执?
而在上次相互炮击3天后的今天,朝鲜军方对司空见惯的韩国市民团体散发的对朝传单开火,本身就不近情理,而双方都是对天空射击,肯定与三天前一样,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一些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朋友对韩朝“三天两互射”感到相当惊讶,但笔者却以为这仅仅是韩国配合黄炳誓、崔龙海所玩的一场“政治游戏”。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推断金正恩已失去权力。
一方面,从金正恩“失联”37天里的政治活动分析:
我们知道,今天是朝鲜劳动党建党69周年纪念日。朝鲜主要领导人在平壤锦绣山太阳宫拜谒了金日成、金正日的遗体,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没有按惯例出席,无疑加固了人们对朝鲜政局异动的判断。
笔者顺带说一说中朝两国之间两个十分巧合的政治日期。一个是10月10日,为朝鲜建党纪念日,同时又是中国“辛亥革命”胜利纪念日,台湾称“双十节”;第二个是9月9日,为“朝鲜国庆日”,同时又是金氏政权“大救星”毛泽东去世的日子。这两个巧合,无疑也是“前生天注定”。
自9月3日和夫人李雪主一起在平壤观看牡丹峰乐团演出后,金正恩已经连续37天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而在这37天里,朝鲜还经历了另一个重要日期,那就是10月7日的已故领导人金正日就任劳动党总书记17周年纪念日,金正恩作为其继承人,却没有出席活动,也没有文字材料在纪念会上宣读。而在10天前的9月30日,金正恩曾向中国领导人致贺电,庆祝中国“国庆”。
以笔者对朝鲜政局的了解,以上活动对金正恩来说虽然十分重要,但都不足以证明金正恩已大权旁落,因为这些日期拥有政治色彩,是前人确定的,金正恩即使患病无法参与,却也无法更改,只好缺席。
而一个足以证明金正恩已失去权力的活动,当属其缺席于9月25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二次会议。因为此次会议议程涉及重大的人事变动,不但免去崔龙海代议员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免去张正男代议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同时补选现任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黄炳誓代为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另外任命玄永哲和李炳哲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实际上,这是一次正式确定“二号人物”的极其重要的会议。通常情况下,如果最高领导人因病无法出席这个会议,那一定是推迟会期,而不是由“N号人物”主持会议,来确定“二号人物”的政治地位。
另一方面,从朝鲜近期的外交“突变”来分析朝鲜或已走出“金氏时代”。
朝鲜外交官10月7日在联合国总部罕见地就朝鲜人权状况召开会议,回应外界指责,同时承认在改善人权方面有所不足,表示将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果朝鲜还处是“金氏王朝”,这名外交官恐怕要面临“满门抄斩”的危险。而在9月19日,朝鲜人权研究协会还发布报告称“朝鲜人权世界最先进:美国人生活在地狱中”。如此180度的大转弯,足以说明朝鲜政局异变,金家王朝已走至尽头。
另一则消息也似乎呼应朝鲜官方对本国“人权”的态度改变。昨天联合国非公开传阅朝鲜人权决议案草案,该草案主要内容为将金正恩等朝鲜领导人犯反人类罪的案件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处理,而今天媒体又报道,由于多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反对,欧盟的人权草案中已删除“起诉金正恩”的内容。
而朝鲜外务相李洙墉9月27日出席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演讲时指出,朝鲜认为,实现民族统一的方式应该是两个制度在一个国家内并存的联邦制方式,而非制度对抗的方式。
而笔者以为,这种“联邦制”提法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实际上是在暗示朝鲜将单方面解除中朝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互助条约”,并以此作为韩朝统一的“投名状”。
大家深知,朝鲜目前作为封建“世袭制”国家,金氏最担心的是国民了解外部信息,因此不可能积极促成“南北统一”,除非金正恩不希望“白头山血统”继续延续下去。
而黄炳誓、崔龙海等朝鲜高官之所以要上演这出戏,甚至高调“效忠金正恩”,无非是“以时间换空间”。等朝鲜国民慢慢了解世界形势,看清朝鲜人民生活赤贫、朝鲜政治黑暗的现状,“城头变幻大王旗”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不需要更多的流血,因此韩国也必须配合黄、崔二人的游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