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趣话古代的男裙

 2014-08-20 11: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说起裙子,现代人肯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时穿的。

“裙”字,本作“君”,《说文解字》云:“裙,从巾或从衣,君声。”《辞海》“裙”字条下解释说:“古谓下裳,男女通用。”也就是说,古时候人们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而“裳”就是裙子,不论男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裙子最初的产生应该是在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用树叶或其他原料做衣服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身上一围,最初的裙子就这样产生了。此时的裙子当然不会是女性的专利,而应该是男女通用的。史书上记载说,上古时代的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意思是说黄帝是身着男裙——“帬”治理天下的。今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前的黄帝雕像身上穿的就是裙子。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古代的“上衣下裳”制度,被视为最庄重、最正统的服装,就像现代人在庄重场合穿西服打领带一样。

商代人的服饰。上身的“衣”,衣领开向右边,衣长到膝盖。下身的“裳”长到足踝,并在腰部束一条宽边的腰带,腹前加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子形状的装饰物“麒”,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蔽膝”。到了很讲究雅致和礼仪的周代,人们开始把“裳”的两片布合成一个圆筒。这个小小的改动使“裳”比商代更为漂亮、雅观。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战争频繁,马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对于骑马的人来说,裙子就显得极不方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干脆把上衣和下裳合在一起,由过去从上下两截单独穿的“衣”和“裳”变成了上下一体。具体做法是,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开,布的右下角绕过双腿,从双腿前包到身子左侧,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样的方式裹到身子右侧,再用腰带束住,这就是风靡战国时代的“深衣”,其形状颇有些像我们今天的连衣裙。

汉魏六朝时期,男人穿裙子的风气极为流行、时尚。《宋书·羊欣传》里记载说,羊欣从小就喜欢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深得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喜爱。羊欣l 2岁那一年,其父为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县令,王献之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太守。这年夏天,羊欣“著新绢裙,昼寝”。这时,王献之来到羊欣家拜访羊欣的父亲。临走时,王献之见羊欣穿的新裙子非常好看,一时兴起,“书‘裙’数幅而去”。羊欣醒来后,按照王献之给他书写的几幅“裙”字条幅练习书法,书法造诣“因此弥善”。

《南史·儒林传》里还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南朝梁武帝在文德殿与张讥、袁定等人一起议论“乾坤”二字的含意。梁武帝让群臣发表自己的看法,群臣怕自己的观点和皇帝不同引来杀身之祸,故“诸儒莫敢先”。而张讥却整容而进,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且辞令温雅,“帝甚异之,赐蒂、襦、绢等”,并说这是为了“表郷稽古之功”。由此可见,皇帝赏赐男裙在当时是一种较高的荣誉。

在汉魏六朝的上层社会中,“帬屐少年”非常流行,极为时髦。所谓“帬屐少年”,就是贵族子弟以穿裙子和木屐为时尚。以至于后来人们常用“帬屐少年”来比喻那些只注重衣服、装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如《北史·刑恋传》里记载说:“萧深藻是帬屐少年,未治政务”等。

隋唐以后,男人开始不再穿裙子,但是,因为黄帝被公认为人文始祖,所以历代皇帝的服饰仍然采用“上衣下裳”制,只不过外面加了件龙袍而已。普通老百姓则男以“袍”为常服,而女则以“裙”为常服。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