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奇葩-初唐四杰名震诗坛。(网络图片)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是世界上闻名的天朝大国。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期间,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这种局面的开创,始于唐太宗及其后的君王关爱百姓、选贤任能、善于纳谏的结果。
盛唐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博大精深。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顶尖的代表人物,都有传世精品。其中有大建筑家宇文恺,大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大军事家李靖、李勣、李光弼、郭子仪,大散文学韩愈、柳宗元,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大画家阎立本,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更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还有塑圣杨惠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等等,不胜枚举。在唐高宗至武则天初年,诗坛开始兴旺,并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为诗道首开先河。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人分别为王勃、骆宾王、杨炯和卢照邻。
四杰之首 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
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
王勃的代表作品是《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首先将人引入唐诗美丽如画的境界。他的送别诗一反悲伤的常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感情真挚,豁达动人。
《讨武曌檄》 骆宾王扬名天下
公元684年,唐室大乱,武则天篡权。此时的骆宾王身处扬州,他誓死效忠李唐,与李敬业(名将李绩之孙)筹备起兵救国勤王,并亲笔起草了气势磅礴的《讨武曌檄》,勾起了天下人忠烈的爱国之心,其文提到:武则天迫害忠臣长孙无忌乃“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并用“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描写武则天亲夫唐高宗刚死,坟土未干,唐中宗就被废。 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作结,充满天下必归李唐的决心。
相传此檄文传入京师,武则天看后竟然大赞骆宾王才华出众,叹不能拢络为己用。后来勤王军战败,一说骆宾王被杀,另一说他落发为僧,不知所终。
恃才傲物 杨炯却甘居卢后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恃才傲物,他听说自己为四杰之一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杨炯擅长写边塞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明胡应麟《诗薮•内编》中说:“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张说评论:“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也。”
风疾缠身 卢照邻离职做门客
卢照邻(636年-689年),字升之,号幽忧子,他出自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代孙,唐朝江都尉、临颍丞卢仁朂的儿子,有卢照乘、卢照己、卢照容等八个兄弟,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
但因患“风疾”,不得不退职。名医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照邻问:“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 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尽。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唐音癸签》),卢照邻《长安古意》中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羨仙。”,乃千古名句。作品有《卢升之集》七卷和《幽忧子集》七卷,《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