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灵魂离体感受 濒死者多以大爱重生(图)

 2014-07-02 21: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诚如许多文献中报导的,有濒死经验的人,常常因此而完全转变了生命的态度和人际关系。他们也许仍然害怕临终的痛苦,但却不再对死亡本身产生恐惧;他们变得比较宽容和有爱心,对精神价值或智慧之道也变得比较感兴趣,而且通常是对共通的精神价值,而非任何一种宗教的教条感兴趣。(图:Fotolia)

新《科学人》杂志6月26日刊登了一项研究,发现濒死时刻人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祥和感觉。此外,在英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了17年的护士佩妮·萨托利(Penny Sartori),今年又出了一本新书《濒死体验的智慧》(The Wisdom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记录了她所亲见的许多濒死案例,她也发现许多经历过类似体验的人大多有愉悦的感觉,而且复活后都变得更善解人意,珍惜生活。

比利时列日大学(University of Liège)的神经学家史蒂芬·莱斯(Steven Laureys)与其昏迷科学研究小组对190个由于心脏骤停、溺水、头部受伤等创伤引发濒死体验的案例进行研究。他们利用统计分析和Greyson Scale的测量方法对不同特性的濒死体验进行研究,发现报告结果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会看到眼前出现亮光、感觉在穿越隧道、感觉脱离自己的身躯,并且在离开身体的那一刻有着无与伦比的祥和感觉。

Pam Williams在分娩的时候因为大出血而昏迷,之后她便经历了濒死体验(NDEs),她说自己看到一个医生在敲打她的胸膛,为她做人工呼吸并插了一根管子进入她的心脏。“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感觉十分的愉悦,身心舒畅,彷佛慢慢地飘向阳光照耀的地方。”她说:“突然我听到我的大女儿在喊我,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需要我,我必须要回去。”Williams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她却认为死后人们将会去到一个平静、美丽、温暖的地方。在此之前,Williams只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矿工妻子,但这次的体验却让她感觉自己有义务要帮助和支持他人,所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护士。

以上是佩妮·萨托利(Penny Sartori)在她的书中记述的一个案例。佩妮有17年的重症看护经验,她对那些濒死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与研究,并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在她的书中写道:总体来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个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都会从精神上重新定位自己的信仰。有的人变得更相信宗教,而有的人则认为宗教已经无法支撑自己,从濒死体验中感悟到的事物。无论如何,大部份经历过濒死体验的患者都会变得更善解人意。

Marie-Claire Hubert是一个身患脑膜炎的护士,她曾声称自己通过一个隧道见到了许多早已逝世的亲属。现在她表示:“我知道我们最终都会同我们爱的人相聚,这让我努力想做个比之前更好的人,我每天都在督促自己多为他人做一些好事。”

他们中还有一些人表示通过濒死体验获得了爱,让他们决定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不少人恢复健康后更努力渴望成为一名护士、医生或在医院当义工。

自古以来,许多知名经典都存在着濒死体验的记载。如《圣经》中诸多章节、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西藏度亡经》等等,都提到了灵魂如何脱离肉体,与圣洁的光、灵相会的情景。

“濒死体验”一词,是1975年做濒死研究工作的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雷蒙.穆迪提出的。穆迪博士在对100例濒死体验的病例进行研究后,写成了《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又译《濒死体验访谈录》)一书。此后对濒死体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1978年,国际濒死体验研究联合会成立,成为濒死体验研究者交流和支持的平台。

美国1983年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约有5%的成年人曾有濒死体验。虽然这些体验在人类历史一直有发生,但只有在最近30年,人们才敢于自由地讨论它,并谈及体验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濒死体验后性格变善

调查显示,有经历濒死经验的人,75%会尝试改变现有职业,转行到可以帮助他人的领域。

在对唐山大地震死而复生的人调查中,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病医学教授冯志颖发现,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在事后都发生了性格改变。他们的性格大多变得比以前平和、善良。有些以前性格很暴躁的人,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被热传:“为何有濒死经验的人都会变得无私大爱?”

该微博说:“一直以来我总有个疑惑,为何我们总在一些濒死经验的故事中,发现到主角们在重回世间后,总是变得无私、大爱,并常常去当义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个疑问点,终于在最近看了一位名为Dannion Brinkley的先生的濒死经验故事后,得到了完整的解答。”

丹尼尔·布雷克林(Dannion Brinkley)先生经历过两次濒死经验,他把自己在濒临死亡时看到的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在光明中得救》,这本书在1994年出版后连续5个月被纽约时报列为最畅销书籍。

在第一次濒死中,他经历了“回顾一生”的人生重现经过。这让他发现∶“人类向善的简单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善良与爱,和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将一样多。”

丹尼尔从小放荡不羁,恃强凌弱,以打架和羞辱他人为乐。长大后在政府中工作,并拥有几套住房和几个小产业,收入颇丰,春风得意。在他25岁那一年,即1975年9月17日,一场暴风雨袭击了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的艾肯市,当时他正在家中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一道闪电通过电话线击中了他,将他重重地抛向空中。

如所有死而复生的人描述的一样,他也重新经历了他走过的人生历程,最微小的细节都一览无遗。但当他回顾人生时,他发现自己生活在对方的身体中。比如,他小的时候是学校的一霸,他经常痛殴一些无辜的同学,这时他亲身体会到了受害者所感到的疼痛、惊恐、慌乱与无助。

还有,他在参加越战时,被他杀害的北越军官在脑袋中枪那一瞬间所感到的疑惑,以及后续因无法再与家人见面的伤心、无奈、悲哀。更惊人的是,连后来军官家人在闻知死讯后,连续好几年的痛苦他都感受到了。当历史回放完时,他陷入悔恨和羞愧之中,感到无地自容。

因此当他重回人世,他彻底改变了自己,尽一切力量去帮助他人。

回望人生 全程回顾

同丹尼尔·布雷克林一样,濒死经历中,很多当事人都会对其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正见》网上,报导了一则对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历史系教授史蒂夫·芬尼(Steve Fanning)的访问。1988年,他因为哮喘病发作昏迷两个星期,亲身经历濒死经验。当时他在重新回顾人生的时候,在那个没有迷的空间,同时从三个角度,感知自己所做的事,不由得被深深的震撼:

“我从三个角度同时体验过去我的一生。我当初的感情、我的思想、我的动机,同时,我还体验了那些与我有关的人当初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些使我非常震惊,体验别人的感受使我非常震惊。”

他在那个片刻,认知到原来自己一向认为“以牙还牙”的道理,是千错万错的:“如果你能感受别人的感受,一切都变了,感受到这些,使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经过这样的体验,史蒂夫·芬尼认为自己从前是活在自我欺骗之中:“我简直觉得无地自容,感到一种极大的耻辱。我所看到的是我的一种自我欺骗,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找到正当的理由,真是为所欲为。”

诚如许多文献中报导的,有濒死经验的人,常常因此而完全转变了生命的态度和人际关系。他们也许仍然害怕临终的痛苦,但却不再对死亡本身产生恐惧;他们变得比较宽容和有爱心,对精神价值或智慧之道也变得比较感兴趣,而且通常是对共通的精神价值,而非任何一种宗教的教条感兴趣。

来源:大纪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