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人对英语为何由热变冷?

 2014-05-24 23: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05月24日讯】近日,有关“英语学习”的话题在中国大陆被炒得沸沸扬扬。与以往不同,今天的中国民众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不再是一种仅因顺势而行、跟风而上所萌发出的狂热与激情,而是从耗时多年却学无所成的现实中开始进行反向的思考:到底中国人是否还要继续对英语保持着极端盲目的高度热情?

一些资料显示,从1984年,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之后,英语便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独领风骚,成为各级院校大考小考中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1992年,在政府提倡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12字方针的引导下,中国又进而爆发大规模的留学热潮。众多英语培训机构就从那时起,开始登上中国教育的巅峰舞台,演绎着业绩一路攀升、规模不断壮大的历史辉煌。可见,对“英语”这门实则重在应用、而非纸上谈兵、更不在于凑热闹或只为追捧的语言学习,中国人却在眨眼之间将它衍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无论是学生升学还是人员就业,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社区大妈,人们的生命轨迹以及生活领域的重要部份中似乎都不可避免的要与英语打着密切的交道。

中国对英语的狂热程度可谓是令世界惊叹,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同样令外界感慨和嗟叹。来自网络媒体的一篇文章指出,某知名英语机构对全球60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75万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语法、词汇、阅读和听力4个部份的英语测试。这项测试的结果显示,英语能力排名靠前的多为西北欧国家;排名靠后的主要为西班牙语国家和阿拉伯语国家。尽管韩国、日本、中国这三个亚洲国家在英语学习上都进行了巨大的投资,韩国和日本的排名也只在24和26位的中等水平;然而,拥有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动机的中国人却更逊一筹,只排在了34位(英语能力得分为50.77)。在亚洲国家中,仅优于泰国和哈萨克斯坦。

或许这项调查出炉之后,并不会招致中国人的非议与质疑;某种程度上,还能引起英语学习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共鸣。事实上,类似“哑巴英语”、“应试英语”之类的热门词汇早已成为中国人对狂热进行了将近30年的英语学习的精确概括和总结。而显然,这样的总结不得不让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约而同的承认,“英语”这门外来语的“洋为中用”是尤为失败的。而与之交相呼应的是,中国各地也已然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趋向:实行了近30年、由高考而起的英语考试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淡出高考的应试范围。由此可见,短暂的狂热之后,“英语”在中国遇冷的趋势或许无法逆转。

一热一冷的变化足以说明,这门外来的西方语言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是找不到根的。它犹如一件色彩绚丽的外衣,尽管招摇一时,却并不能为着装者带来任何源自心灵的需求以及精神的愉悦,甚至连唯一的实用性也被低劣、扭曲的教育模式所涂鸦,掩埋在一片不求实用、只为应试的强压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无根的、并不能给中国人带来长远福祉以及深层意义的外来语言,从一开始就不是中国人自己出于理性判断之后的明智选择,它之所以走入中国,其初衷本就和政治目地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

早在“改革开放”的思潮铺天盖地之时,中国便开始陷入一种努力摆脱“左”的钳制、力求效仿西方的极端狂热之中。这种狂热不仅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口号反其道而行之,更是将“拿来主义”演绎到了极致。那条激进的“全盘西化”之路,根本就没有让中国人体会到民主、自由的本义与内涵,甚至在制度上所表现出的某种优越也被屏蔽在了中国人的视线之外,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味强调西方国家通过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当中国厚重而深远的传统文化在历经了“文革”的践踏与摧毁之后,那些源自西方、却仅仅停留在视觉冲击与物欲享受的表面文明就这样轻而易举的闯入了精神尽失、道德无存的中国社会。而在各种政治宣传的鼓噪下,在众多凌乱信息的包围中,中国人对西方片面、模糊的认知以及主观、偏激的判断便顿时化为一股强烈的“崇洋媚外”的热情,日益渐深的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英语,作为对外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也就自然而然的被中国人视为走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和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吸引外来投资、从西方社会获利的现实动力的驱使下,中国人更是卯足了劲儿,只为在扑朔迷离的希望中为自己争取到谋生、逐利的机会。然而,就是因为这种未基于冷静思考与判断的急功近利之心,只让中国人成为了英语学习的投资者、甚至是牺牲品,而并非能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在全民皆起的英语学习运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家似乎只沉浸在大量时间、金钱的盲目投资上,这种冲动的投资或许并非源自真实的兴趣和需求;而似乎从未考量这种语言学习是否值得如此全身心的忘我投入,并且投入之后究竟又能收获什么。

从大型盛会所带来的巨额财富以及各地旅游产业的持续升温只为政府的财政收入 “一对一”的进行着利益输送的现实中,我们就能看到,大部份将“英语”视为毕生所学亦或就业资本的学习者似乎未能从中获益良多。无论是现实境况的改善,还是心灵、精神层面的满足,都未曾通过英语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得以实现。除了应试的不得已而为之以及就业时所遭遇的硬性要求之外,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英语更加成为了中国人不愿触及和难以抚慰的伤痛。最终,在这场长达近30年的忽悠中,中国人只不过是为“忽悠者”做了嫁衣,而自己却深陷在不知为谁而忙、不知为何而忙的痛楚与悲催之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网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