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逢雨必淹暴露出一个什么问题?

 2014-05-17 09:4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05月17日讯】11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初步统计显示,暴雨中当地15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发生内涝,5000多辆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约2000辆汽车被淹。(5月12日新华网)

凡是去过深圳的外地人,都会感叹深圳这座年轻的都市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相比其他一些老城市,深圳的街道和建筑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毕竟,老城市里总有老城区,老城区又多少显得有些破败不堪的。而深圳作为一座新城,自然是一些老城市所无法企及的。但就是这样一座新城,在一场暴雨面前也显出了其脆弱的原形。深圳和其他老城市一样,同样是不堪一击同样会变成“水城”。

如果说一些老城市逢雨必淹还有情可原,可深圳的被暴雨所淹实在是说不过去。老城市的逢雨必淹,总还是有点借口,诸如排水管道年代久远失修等等。将逢雨必淹的责任推给城市的过老无异于“聪明之举”。城市过老,那便是“前人”的责任,与我是毫无干系。尽管一些城市决策者也会在事后做出种种承诺,不过承诺归承诺,逢雨必淹的现象并未减少,依然是年年下雨年年淹。

之所以年年下雨年年淹,其缘由就是城市决策者更喜欢做“表面文章”,却不愿意花精力去做那些看不到“成绩”的内在文章。表面文章做得好,高楼林立,让人看上去是神清气爽,也不由得大为赞叹,深圳不就是如此么?深圳的被淹,也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出城市的决策者没有将心思花在“内在文章”上。若将心思花在“内在文章”上,也就不至于出现被淹的现象。

正因为城市决策者不将心思花在内在文章上,而只是一心一意去做表面文章,也就形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逢雨必淹的情景。做表面文章,实际上不仅仅“讨好”,使得人们“有目共睹”,还能使某些人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的落马贪官八成都涉及城建和房地产开发,如李春城被称为“李拆城”、倪发科被称为“扒市长”、季建业被称为“季挖挖”等等。

无论是拆城、扒城和挖城,其实做的都是“表面文章”。在地表上大拆大建,会立刻转化为看得见的“利益”。腾出来的地方,当然会盖上房子;盖上了房子,当然要卖出去。在房价步步高升乃至到了天价时,大拆大建也就必然能从中牟利。否则,便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因此而落马。相反,城市的下水道工程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做得最好也难以立即产生“效益”,并且一旦做好就无须再做文章,也便无法做到年年修年年挖,无法做到年年有钱挣了。

对于这类工程,凡想着要挣钱的官员是绝不愿意干的。要干,也不会一次性将它干好,同样和修路一样要年年修年年挖。年年修年年挖的地下工程,便会沦为“表面文章”,做给你看却不能给你用。这也便是我们的城市每年都会出现逢雨必淹的根本原因所在。若一些官员真正能一心为民,我们的城市也就不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就不可能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因此,一个城市的不堪一击,暴露的不只是城市建设问题,还更加暴露出了城市管理者的良心问题。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