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土伤:镉祸沉重(图)


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爆发镉污染事件

【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04月28日讯】在《财新新世纪周刊》为期三年多的土壤污染系列报道中,镉污染是绝对主角。而在此次的两部委公报中,官方调查显示,镉确系中国土地的首要污染物。

早在2011年年初进行“镉米杀机”报道过程中,财新记者就发现重金属镉极可能是中国土壤的首要污染物。但由于国内学者也没有全国性调查数据,还不能完全下判断。

镉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化学符号Cd,原子序数48。它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与人类生活并不交会。工业革命释放了这个魔鬼。有研究推算,全球每年有2.2万吨镉进入土壤。

日本著名的公害病“痛痛病”,就是人体长期食用含镉食物引起的慢性镉中毒病症。财新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官方并不承认中国已发生“痛痛病”,但肝肾损伤、肾性骨病等镉损害已被学者确证。

在中国,“48号魔鬼”已然罪行累累。但迄今为止,中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甚至在学者层面,对镉的重视程度与其危害还极不匹配。

镉米疑云

俗称“镉米”的镉超标大米,因稻米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而产生。中国有65%的人以大米为绝对主食,因此镉米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2008年至2010年年底,中国开始有学者零星研究各地市场上的镉米问题。

2011年2月14日,《财新新世纪周刊》推出重磅调查报道“镉米杀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报道援引了两个鲜为人知但可供参考研究数据。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五年之后的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采集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等六个地区大米样品91个,结果也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中国没有明确土壤污染土地,所以事实上近20%污染耕地,与其他耕地没有两样,同样种植大米等农作物。并且,这些污染的土地还是当地农民的口粮田。

镉并非中国大米销售前的常规质量检测指标。中国目前没有禁令要求镉米等不能进入市场,加上基层大米检测单位无技术力量检测镉指标,因此镉米在中国市场流通几乎不受限制。

2013年5月和6月,广东省掀起了一场官方的“反镉米风暴”,最终证实了“镉米杀机”一文所言非虚,市面上确有大量镉米流通。

2013年5月17日,广州市官方公布2013年一季度广州餐饮环节抽检情况:大米及米制品镉含量超标率达44.4%;抽检18批次, 8批次镉超标,其中6批次镉超标大米的产地为湖南省。

广东、湖南两省闹出镉米风波自2013年2月起,酝酿、发酵达三个多月。在此期间,广东省官方抽检广东市场上流通的大米及米制品4600多批次,截至5月24日,总计公布155批次镉含量超标大米的名单。超过半数(至少85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产地为湖南省。

其中,来自湖南省攸县的镉米占34批次,为此次抽检出的镉超标大米产地之最,镉含量最高批次被发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3倍,高达0.6毫克/千克。

此次镉米风波重创中国最大的稻米之省湖南,湘米基本退出传统销售地广东省,此后陷入滞销期,米市萧条,米农彷徨。

但是,一至如今,湖南省官方也未公布污染土地面积,更未公布省内有多少比例稻米镉超标。

土污五宗罪

土壤污染到底有哪些危害?这是中国学界并未完全研究清楚的一个问题,此次两部委大致给出了答案。最大危害是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两部委认为:“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种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镉米显然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然而,像镉米究竟有多少并不能说清一样,中国受土壤污染影响的粮食有多少,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第二大危害是损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

两部委给出的第三大危害在之前很少被提及——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

第四大危害是可能污染地下水等。“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在两部委公报发布后的数日,国土部公布2013年全国国土资源公报,其中显示,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

两部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土壤污染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容易淋溶或随渗水进入地下水,日积月累造成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污染。

最后,两部委还特别指出,“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镉病初探

镉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威胁公共健康的10种化学物质之一,镉及镉化合物对人体的致癌性已被广泛证实。镉主要在人体肝、肾部积累,镉让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造成肾小管等脏器损伤,导致肾功能不全,并使人体骨骼代谢受阻,继而引发骨骼病变。

中国的镉健康损害全面图景并不清晰。有限证据的指向,让人无法乐观。

肝肾损伤、肾性骨病等镉损害已被学者的论文研究确证。(参见本刊2013年第21期封面报道“镉病将至”)

过去两年间,财新记者曾走访多处镉污染区,也发现当地居民的一些不寻常的健康问题。在甘肃白银东大沟污灌区,耕地中的镉含量超过“痛痛病”发源地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土壤。污灌区多个村落居民向财新记者描述了折磨他们的骨痛病,疼痛来自腿脚和腰背骨头。近20年,疼痛已逐渐成为不少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吃镉米多年的多位村民向财新记者反映腿软、骨痛的情况,村民将这种难以名状的怪病称为“软脚病”。

研究员尚琪供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近20多年,他将大部分精力用于镉的健康损害研究,试图描绘中国镉损害的全貌。当然,目前他还未做到。

尚琪认为,理论上一些地区可能存在非特异性镉危害,其表现是人群各种疾病发(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只是,由于中国的非传染疾病监测体系等还未建立,此类镉危害无法被观测到。

尚琪解释说,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指镉对靶器官如肾脏、骨骼的损伤,后者指镉对人群疾病和死亡率的影响。他认为,在中国众多的镉污染区里,人体镉伤害也持续多年,通过降低人体抵抗力等方式,镉导致多种癌症和各种身体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尚琪撰写的《环境镉污染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称:“长期、大量地暴露于镉,摄入水平超过生理负荷时,会引起人群各种疾病的发(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但由于我国的非传染性疾病与死亡监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目前我国还缺少镉污染对人群发(患)病率、死亡率的可信数据。”

财新记者还从权威渠道确证,中国存在数量较多的镉损害亚临床状态人群。他们体内的镉负荷达到或超过正常值上限,虽然暂时观测不到镉损害症状,但未来仍可能发展为受损害者。

治镉艰难

中国如此之多的污染土壤怎么办?

官方在发布公报的同时承认,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两部委还称,“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尚琪告诉财新记者:“现在的情况是,镉一旦进入土壤,很难去除;一旦进入人体,短时间内也无法排出。能做的事情,最紧要的是切断镉污染进入人体的通道,在污染地区实施有效的镉阻断措施。”

尚琪所指的镉污染阻断,指改变污染耕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污染土地禁种稻米,探索镉米的非食用利用。

2013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正式确认中国未来将实施镉阻断措施。对污染严重的耕地,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但由于各地污染耕地至今未能划出,上述阻断措施暂时无法落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宫靖 刘虹桥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