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4年02月11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肖良综合报导)德国之声网消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德国前外长菲舍尔在《南德意志报》撰文,指出东亚局势堪忧,当前的状况几乎与一战历史书雷同。
菲舍尔(Joschka Fischer)指出,回忆1914年夏天,特别引发人们 对当今东亚局势的忧虑。几乎与历史书雷同,那里正聚合着当时那场灾难的全部因素:该地区军备升级,拥有核武器;中国大陆有大国之间的敌对,尚无答案的领土与边界问题,朝鲜半岛冲突,遗留的历史问题,虚荣心,缺乏合作解决冲突的机制、更别说一体化的机制,一味争夺权力,彼此充满不信任。
然而菲舍尔表示对局势仍有理由乐观:美国在东亚持续存在,成为该地区稳定的首要因素;核武器具有的威慑力,使冒险者不敢轻举妄动;全球化带来了相互依赖。倘若没有这三个因素,东亚将面临一场大规模战争的紧迫威胁。
在《南德意志报》刊登菲舍尔文章的同时,《法兰克福汇报》比较了中日双方的“爱国主义”:
在日本,虽然安倍晋三首相积极推行新的历史观,但学校教科书至少提及历史的“污点”。无论是1937年南京许多人被日本士兵杀害,还是日本军方在二战中强迫主要是韩国女性充当'慰安妇',都没有被否认。而且所谓'慰安妇'的历史是在1990年代写入日本教科书的;
在中国大陆,执政党尽管仍自称为共产主义,但极端资本主义的现实却与阶级斗争的口号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中共转向“爱国主义”教育,爱国者被认为应当为国家建设效力,“爱党”潜移默化成“爱国主义”感情,“爱党”和“爱国”画等号成为中共寻求政权合法化的途径。
然而两面刃的“爱国主义”或者说“民族主义”,同时也容易对专制统治构成威胁。如果中国发生任何突发事件,而且还有政治色彩,中共领导层会立刻神经紧张,例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很快就触发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
另一大报《新苏黎世报》则批评德国现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的外交政策,显然对中国人权重视不足,堪称致命性:
造成侵犯人权的一党专政制度,却极容易受到腐化。对德国企业而言,如果能同一个遵守法治原则的国家做生意,那该有多好。即使不把价值观作为核心,德国出于自身利益也应当更多致力于人权。没有人权,就没有可持续的稳定和长久的富足。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