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银行终于渐行渐近(图)
【看中国2014年01月10日讯】经过十七年的期待和反复讨论,民营银行在中国终于渐行渐近,在2014年的马年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前行是因为从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算起,已经有整整17年的时间,中国没有再新批一家民营银行,即使民生银行也被中国政府归类到股份制银行之中。对此,一贯主张私有化的中国知名学者曹思源教授星期二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我一直主张人间正道私有化。私有银行在海外是普遍的, 国有银行才是罕见的。 然而,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中国走过一段弯路, 建立普遍的国有企业,将私有企业以改造的名义消灭了。改革开放虽然恢复了私有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并使之发挥作用, 但私有的金融却一直没有恢复应有的地位。现在银监会宣布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回归正常的一个步骤,我认为是好事”。
国有银行目前在中国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一枝独秀。公开的资料显示,迄今中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95%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别说中国国内民营资本难以进入金融领域一显身手,就连外资银行在中国也举步维艰。数据显示,2001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约在5%左右;到了2012年,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一半,只有2.5%。台湾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溪清博士表示,虽然允许设立百分之百民营银行的改革方向正确, 但具体是实施起来可能受阻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民营银行很难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与国有银行竞争,说易行难,前景不容乐观:
“因为国有银行在中国有很多特权,肯定会想方设法限制民营银行的发展。在其它方面,中国大概也是这样,政商关系使得商业竞争非常不公平。中国国有的体系太强大,政治的力量太强大,司法时有不公,政府随时可能干预。中国现在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政治的问题”。
张教授以上的观点使人联想到知名企业家史玉柱近日在微博发表的有关民营银行的看法。史玉柱说,现在办起民营银行没啥意思是因为即将新批的民营银行都不是全牌照银行,业务范围被控制得很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新批民营银行的运营地域被限制的很小。
不过,曹思源教授认为,所谓前景不容乐观无非就是多走一点弯路而已,民营银行的作用在中国迟早也要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促使国有银行提高服务,扶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私营银行的建立在中国从业务角度看对国有银行是一种挑战,打破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国有银行产生危机感;民营银行在中国经济中比国有银行更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大势所趋,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由此逐渐得以解决”。
统计显示,民营企业总数已经占中国大陆企业总数的96%,对中国大陆GDP的贡献超过50%,吸纳的就业人口占中国社会总就业人口的的75%。然而,曾经担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经济学者刘明康近期却表示,虽然政府应该鼓励民营银行面向社区和小微企业,但“民营银行不一定会支持民营企业”,因为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本质上经营的是风险;如果缺乏很好的政策引导,在扭曲的利润考核导向下,民营银行容易走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