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8月30日讯】以促进收容废止著称于世的许志永博士,因为发起“新公民运动”而被捕。以编辑《历史的先声》著称于世的学者笑蜀,为营救许志永到北京活动,又被强行押送回广东。加上早些时候一些人上街,公开提出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的诉求,也纷纷被关押。可见,官方已经把日益觉醒的中国公民视为劲敌。
除这上述已经见诸传媒的现象,还有一些事尚未被媒体曝光。比如有个名叫李英强的湖北青年,在著名教育家刘道玉的支持下,发起了名叫“立人大学”的暑期游学活动。去年暑假,他邀请刘瑜、熊培云、秋风等知名学者赴湖北讲课,这些学者为理想主义精神所感动,自掏旅费,义务讲学,来自各地的几十位大、中学生前往参加,切磋学术,他们不论在学业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有很大收获。这项活动,被《南方周末》报导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今年暑假,他们又想在北京、上海举办新一期活动。各地在校大、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名,以竞争的方式取得资格,从不同省市相约来到京、沪,以食宿自理,自筹集少量租赁场地费用的方式,请知名学者轮流授课、研讨,同时还组织学术文化社团的交流活动。参与的学生们一个个很有朝气,充满了正能量。
但官方却把这种自发的求学活动视为潜在威胁。他们通过行政系统,分别找立人大学邀请的大学教授们谈话,不许他们为之义务授课。有的教授怕穿小鞋,只好谢绝立人大学的邀请。有的教授则义正词严地说,我讲课的内容光明正大,完全可以公开,而且不收一分钱讲课费,除非你们把我抓起来,或者邀请方取消活动,否则我一定要去讲。经过这样的博弈,立人大学在北京的活动计划总算基本实现,在上海的活动计划则被搅黄了。
中国的教育、学术、文化的资源过多地聚焦在特大城市,北京和外地形成了巨大落差。一些外省城市和高校,甚至没有处在学术前沿的学者。如果一个青年的求学生涯始终在偏远的外省度过,可能直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都得不到一次感受思想文化前沿的机会。互联网的诞生,固然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北京和外地的信息落差。但网上的交流,毕竟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一些思想、感情的沟通,在互联网上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立人大学组织的暑期游学的方式,颇受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的欢迎。但当局连这样的自发求学活动都不能包容,可见其心胸之狭隘。他们的理念,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圭,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不在执政党直接控制下的活动,都有敌对嫌疑。这种逻辑,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都成为提防的对象。然而,公民社会的发育,毕竟是当今人类文明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谁把公民的正当追求当成洪水猛兽者,最后被淹没的将是他们自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