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8月15日讯】抽烟喝酒是中国的社交文化,我第一次喝酒却不是在酒桌上,连饭桌都不是。
我那时大概五岁左右吧,记不清了,反正是还没上小学。那天,两个哥哥放学回家,大人都不在家,他们便来跟我说,家里的橱柜里有一瓶酒,听大人们说很辣,不知道到底什么味道,问我想不想尝尝。我起初不大愿意,他们说,没事,给你备好一块馒头,要是辣了,赶快吃下去就好了。50几度的白酒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味道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不过这是我的第一次尝试——第二次再喝白酒是十几年以后我上大学时候的事情了。
年轻人气盛,凡事总爱拼个输赢,喝酒也一样,不过学生的时候大家都很穷,买白酒通常是挑一些度数高,又便宜的,我记得的常喝的一个牌子是“一滴香”。
寒假在河南老家过年,就更是少不了的,住我家对面的老陈是个酒鬼,尽管心脏有些小问题,却还是嗜酒如命,逢酒必醉,喝醉了,还爱拿着菜刀在屋里乱舞。
不过我们两家的交情很好,春节了,孩子们都在家,弄几个小菜,坐下来喝上几杯是差不多每年都有的项目。
国内的时候,特别是在北方,喝酒不叫喝酒,我们叫“拼酒”,拼酒拼出命来的也是时有所闻。
我的同学后来就把胃喝伤了,每次聚会,他总是事先声明,“今天少喝点啊,喝多了回家又得吃药了。”
我们就打趣他,“喝吧,没事儿的,这酒挺好的,比你的药贵。”
当然这个是玩笑话,不过喝酒在很多时候的确被当做是一种真诚的表现,酒后吐真言嘛;酒桌上你要老是推来推去的,就会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不够意思,这个在生意场合是很忌讳的,“能喝多少酒,就能办多少事”这话并不虚言。
官场上也是大体相似,朋友在市委办公室做秘书长,每次给他打电话,都是在陪领导喝酒,都晚上十点多了,领导明天不上班吗?
我不是那种很会来事儿的人。很多人说我酒量好——从来没见我喝醉过,其实我自己心里有数,我是不行的,我的胃不好——小时候吃学校食堂吃的;我在酒桌上脑子也不够灵活,那次请客户吃饭就被同学说了一顿。
同学帮我把他们厂长请出来一块儿吃饭,是城里最豪华的饭店,喝的是五粮液。不错的一顿饭局,吃喝都很满意,跟厂长却还是没有结成莫逆之交;同学告诉我,喝酒太慢了,眼睛要盯着厂长的酒杯,喝一口,马上过去再倒上,要不停地敬,厂长真不喝你就灌——不是灌他,是灌你自己,大家都迷迷糊糊的,才好说话,他们那儿的规矩,都这样。
这个规矩,我一直都没有学会。
跟客户吃饭不劝酒,是宁波的规矩——跟北方的同学朋友讲起来,他们都说,“人家南方的文明程度就是比我们高。”
在加拿大,喝酒的规矩和中国完全是两码事。
加拿大的酒品种繁多,全世界差不多每个国家的酒在这里都能找到,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智利,阿根廷,多了去了,即使在我们镇上也能买到青岛啤酒。
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加拿大的酒食品店,商场,超市是买不到的,要喝酒你得去酒类专卖店,就是BEER STORE或叫LIQUOR STORE,再不就是饭店,酒吧。
请客户吃饭常有,像在国内那样喝酒却并不多见。
公司里逢年过节,开PARTY,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喝酒的场合,啤酒可以干喝,上点度数的白酒通常是兑了饮料来喝的。
我在GE的同事从中国出差到美国培训,打电话给我说很不适应:
每人一个高脚杯,倒上酒,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站在大厅里聊天,他是一句话也插不上,好不容易开始吃饭了,十分钟就完事儿了,出差三个礼拜,郁闷了21天。
我说太能理解了,我刚开始的感受跟你一模一样。
加拿大是轮子上的国家,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是很重的,因为涉及到公共安全,请人喝酒,你得保证他的酒精含量不能超标,否则你得负责把他送回家去——他要是开车出了事你得负责,公司里开PARTY出租车的钱是可以报销的。
酒吧是喝酒的另外一个去处,我们公司上次TEAM BUILDING就是在酒吧——一个比较乱的地方,我一个喝多了的同事差点把另外一个同事老婆的裤子扒下来——当然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是多年的朋友。
消耗量最大的自然还属啤酒了,本地人很大的一个乐趣就是夏天坐在湖边,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男人们的手里总是少不了一罐啤酒。
啤酒也是我的最爱。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