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钱荒”掀开了银行风险冰山一角

 2013-07-03 04: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7月03日讯】在央行最终选择向部分商业银行注入资金,有效地缓解了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后,回购利率应声下跌,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钱荒”似乎进入了尾声。不过,风暴过后,人们需要认真反思:一个货币发行高居世界首位,规模超过100万亿元的国家,怎么会一下子变得缺钱了呢?今年前5个月广义货币增速15%,远超年度计划13%,但如此大的资金投放下,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怎么会一下飙升到30%以上呢?诚然,这里所反映出来的结构性问题乃至同质性问题,并非本文所探讨的范围,笔者只是想对由此暴露的商业银行风险,做一番分析。

这几年来沪深股市的银行股业绩十分靓丽,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丝毫没有影响银行盈利的增长。在沪深股市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商业银行只占1%,但利润贡献度却超过50%,以至权威人士疾呼,以银行股为主体的蓝筹股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应该说,股市对此也是能认同的。在去年底开始的一波上涨行情中,银行股一马当先,那些成长性比较突出的中小银行,表现尤其优异。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民生银行股价就翻了番,并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高。

但是,现在看来投资人对银行股的认识,还是存在某种偏差。的确,大家看到了银行股的高利润,但对于其构成并没有做较为深入的分析,更没有对利润来源分别估值。客观而言,这几年银行业中各种非标业务发展很快,大量资金并没有通过正常信贷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同业市场流动,在各种“金融创新”的名义下,不断放大杠杆,从事着各类债券、票据等的买卖。说白了,也就是在“钱炒钱”。而在这种炒作中,难免出现期限与利率的错配,形成“资金池”的经营模式。尽管这种模式确实在一定时期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了银行利润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是这种模式游走于政策的边缘,具有极大的风险。特别是这种模式得以持续的基础在于当银行资金出现短期短缺后,可以在同业拆借市场获得到解决,而央行则为这个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流动性保障。而这次,央行没有再这样干,尽管是少数银行出现头寸紧张,却因为拆借市场提供不了足够的资金,结果就导致了利率的大幅度上涨,酿成了这次来势凶猛的“钱荒”。回过头来说,这的确存在商业银行利润结构不合理,风险敞口比较大,盈利能力不稳定的问题。而这些,过去并没有得到投资者应有的重视,相反还被视为是商业银行有创新能力的表现。而今,随着央行有意以“去杠杆化”来解决这种商业银行资金体外“空转”的行动展开,其风险暴露,相关银行股价格也就不可避免地大幅度下跌了。

当前的“钱荒”,实际上也揭示了商业银行的其他风险。譬如,随着今后商业银行“资金池”业务不可避免地收缩,这个曾经的银行新增利润来源会逆转,这势必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而且,在央行开始逐步收缩货币供应后,商业银行的资金杠杆也就不可能再维持过去的水平,这样同样会使得其经营规模与利润都面临压力。问题还在于,时下的“钱荒”,商业银行靠高息拆借以及后来央行有限的支持,暂时度过了。但是高利率所带来的成本还是要承受的,同时央行调控行为所发出的信号,也令商业银行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发展模式。也许,挤出虚拟经济中的资金泡沫,让资金重回实体经济的过程,有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得以展开,但此举也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重大挑战,其过高的盈利预期可能将成为奢望。而这些,现在来看都提示了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的风险。

其实,这种风险早就存在了,是“钱荒”让它露出了冰山一角。股市投资者显然不能等闲视之。本周二,受到央行可能释放流动性消息的影响,银行股一日间走出了V型行情,但到了周三,尽管相关消息得到了证实,但银行股还是跌了。这表明经历了“钱荒”冲击后的市场,正在以比较理性的观点来重新审视银行股,大家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商业银行的风险上。而这,显然要比只是看重银行股的低市盈率与低市净率更有意义些。


来源:财经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