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6月14日讯】近期,各大主流移民国纷纷列出全新移民门槛,澳大利亚在近期推行了删减过的技术移民清单,而加拿大也列出了共24项紧缺职业名单。
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技术移民,经历一步步的发展到现在,门槛也在随之提高,像英国,尽管短缺工种的需求正在下降,但是大多数国家对IT、教育、金融等领域的精英人才缺口依然较大。
5月上旬,加拿大全面重启联邦技术移民类别。新政策规定,重启后一年内,最多只能接受5000份申请。同时,加拿大移民部公开了一份新的职业清单,一共24项职业。职业名单中,工程师、医生最抢手,占了名单中的大部分。
新职业清单的24个职业中,符合申请的职业主要集中在三大类:工程师、IT相关类别、医生类别。其中,工程师、医生类职业最多。IT相关职业较少,有电脑工程师(不包括软件工程师和设计员)、程序员和互动媒体开发。此外,还有两个专业位于新职业清单之列,它们是:地质或海洋学家、财务投资分析师。
技术移民是美国移民很受欢迎的一种移民类型,美国以此种方式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移民美国。在美国,有三种最受美国欢迎的技术移民种类。
像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这种技术移民要求在某一学术研究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的教授或研究人员,至少三年以上的教学或研究经验,曾接受过有任职期的研究职位。还有如跨国公司行政主管或经理,此类技术移民无须劳工证,其向移民局申请所需提交的表格和其他证明与L-1相同,以证明雇主的资格及申请人的资格。
还有就是有一定特别能力的技术移民,这种人要求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和体育领域中具有超出普通人能力的人。国际大奖的获得者或国内符合一定条件者。例如:运动员、演艺人员、艺术家等。
澳大利亚移民部近日公布了威廉亚洲官网 的技术移民职业清单(SOL),有五大职业被从清单上删除。新清单将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这次被删除的职业包括:医院药剂师、零售药剂师、飞机维修工程师(航空电子)、飞机维修工程师(机械)和飞机维修工程师(结构)。移民部称,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将继续促进技术移民体系的实施,专注于高技能人才,帮助填补澳大利亚的未来技能需求。但是热门专业如:IT、工程、护士及教师等仍在清单之列。
由于德国某些行业的劳动力长期匮乏,德国政府日前宣布,将向来自欧洲联盟以外的劳工移民提供更多的方便。一位德国劳工局官员表示,预计到2025年,进入德国就业市场的人将比现在少300多万人,其中一部分是专业人员。为了不让企业把生产转移到国外,现在就开始为企业引进外籍专业人员,包括从欧盟以外的地区。
据法新社报道,德国去年曾为具有高等专业文凭的外国人获得居留证提供方便,今后从事某些中间职业的专业劳工,如电工、火车司机、女护士等将会更容易地在德国定居。
此外,根据目前的规定,在德留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有一年半时间找工作,签订工作合同,就获得了居留许可。这比起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优越得多。
由于经济发展,荷兰的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荷兰本国人口有限,所以荷兰政府通过一些特殊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移民荷兰。荷兰用人单位提供年薪4万欧元的工作,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荷兰技术移民程序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荷兰商务与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近年来荷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在此背景下,各企业都寄希望于技术移民。目前,已有1600多家企业同移民规划局签订了引进技术移民的协议。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壳牌、飞利浦等大型跨国集团,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
荷兰技术移民需要的人才,大多拥有电讯、信息、金融、教育、农业等领域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这些人才多数来自中国和印度。据了解,在荷兰最受欢迎的就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信息产业人才,有不少中国移民还在荷兰创建了企业。一位成立网络公司的中国技术移民称,这里环境比较宽松,事业进展顺利。
据悉,英国独立机构移民咨询委员会(MAC)日前提出,需要欧盟之外的劳动力来填补英国短缺工种的需求正在下降。
全英短缺工种劳动力人数由2008年的超过100万人,下降到现在的18万人,不到总劳动力人数的1% 。尽管如此,到2009年,工程师职位空缺数量呈增加趋势,这一现象得益于过去10年里英国政府在健康培训领域的投资,以及社会保障和健康行业的投资。
今年3月,新加坡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在国会辩论时宣布,为了贯彻收紧外籍员工政策,人力部进一步调整对全职员工的薪金定义,从原本的850元调高至1000元。人力部希望以此限制雇主多雇用外籍员工。
目前,新加坡技术移民条件宽松,在当地留学、就业,可以很轻松拿到永久居住资格。新加坡技术移民通过持有工作签证申请获取新加坡永久居民权。工作签证一共三个大类,其中,较为热门的是获得Employement Pass,也就是常说的EP,是一种颁发给管理层、高级专业人士和特殊工作者的工作签证,也是最容易获得永久居民权的途径,它的最低薪水门槛为月薪3000新加坡元以上。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