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 更谈不到被火烧(图)

 2013-05-25 13: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来自陕西西安的威廉亚洲官网 消息,于1995年破土动工、2000年正式运营的原阿房宫景区将被拆除。因为该景区大部分位于正在规划建设的“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这一重要遗址,原人造“景区”被拆除理所当然。阿房宫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 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建立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基础是确定阿房宫遗址范围,而阿房宫遗址范围的最终确定,则是阿房宫考古队历时6年艰苦野外作业的考古成果。

                            

                                     清·无名氏《阿房宫图》

关于阿房宫,有许多文献记载,正史、野史、传说,还有许多文学描写。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说,我们搞考古的,就是直接面对考古实证。要以考古资料为准,不能以文献为准。文献是后人写的,考古资料才是原始的记录。考古就是重证据,眼见为实,就是还阿房宫的本来面目。

这话说着轻松,做起来实在太难。不论酷暑严寒,在荒郊野外,一个探方一个探方地做,挖出史上最长的探沟……经过6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上面,东、西、北三面墙里都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又在北到渭河、南到昆明池北岸、西边到封河,1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寻找阿房宫遗址,没有发现与阿房宫前殿同时期的建筑。原来说的秦始皇上天台、烽火台、磁石门等,经过考古工作,都不是与阿房宫前殿遗址同时代的建筑。上天台,只是一个高台建筑群,战国时建的,沿用到汉代。传统上的宫里能有烽火台吗?它根本就不是烽火台。磁石门就更不对了,它是个宫殿建筑的形式,根本就不是门,更不是“安检门”。

根据考古实证,李毓芳得出结论: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想要修建的阿房宫遗址。阿房宫没建成,在土台子上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红烧土。项羽火烧的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

说项羽没有烧阿房宫,不仅在百姓中反响强烈,在考古界也引起震动。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辑出版的威廉亚洲官网 历史书《中国通史读本》已经采用关于阿房宫没建成、没被烧的结论。国家文物局已经通过了“关于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规划”。确定了遗址范围,才能确定保护范围嘛。这等于国家正式承认了她的考古成果。正在规划建设的阿房宫遗址公园,仅土台子上面的拆迁就涉及4个村子,台子外边还有呢,这是个不小的工程。“人造景观”被拆除理所当然,能够还阿房宫本来面目。

为什么说阿房宫没建成

古代建房子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先围一圈儿墙,在墙里盖房子。但是在战国、秦朝是先建主殿,然后再建配殿、宫城,最后再建整个大城。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阿房宫?当时他嫌咸阳城太挤、太小,要在“渭河以南上林苑”建阿房宫。为什么选这儿?上林苑在战国时期就是国家公园呀,面积非常大,后来汉武帝又给扩大了,有2000平方公里,风景也优美。在阿房宫没有修建以前,渭河以南整个一大片地方已经有了很多建筑,这些建筑是上林苑的一部分。秦始皇在上林苑里面找了一个高地,向西南发展,欲建阿房宫。

秦始皇35年始建阿房宫,37年他就猝死途中。修阿房宫的35万人都调去修骊山陵墓了。秦二世在公元前209年4月重修阿房宫,之后陈胜吴广起义,第三年秦二世就自杀了,满打满算不过4年时间,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建成宫殿是可以理解的。

司马迁的《史记》不愧是“史家之绝唱”,写得很清楚:“先建前殿阿房”。司马迁就住在汉长安城,离这个土台子很近,骑马半小时,他完全可能到阿房宫去看看。所以他记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他说阿房宫没有建成,如果建成了还要起一个美好的名字,因为没有建成,而在“阿房”这儿建的,所以天下人称阿房宫。《汉书·五行志》里写:“复起阿房,未成而亡。”也是真实的记录。

实证为本,考古调查非常重要

记者:阿房宫没建成,火烧就没有可能了。但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描绘深入人心,怎么会没烧呢?

李毓芳: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考古以实证为本。在土台子上我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呀。没有红烧土,怎么能说项羽火烧了阿房宫?考古实证表明,项羽火烧的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许多人说我给项羽平反了。我们在咸阳发掘宫殿,在一、二、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现全部被火烧了,墙被烧成黑色的,柱子的灰都是黑的,土坯烧成跟砖似的,瓦片都烧红了,那是被项羽的大火烧的。“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项羽进咸阳搞的是“三光”烧光、抢光、杀光。

记者:您说项羽没烧阿房宫,不仅在百姓中反响强烈,在考古界也引起震动,有专家质疑,说红烧土被农民平整土地给拉跑了……

李毓芳:我手里有充分的考古证据,心里有根。实证为本,考古调查也非常重要!我回来就赶紧访查,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时候是生产队长?找到两个,聚驾庄一个,赵家堡村一个。正好央视“发现之旅”来拍电视,他们就把当时的情况说了。平整土地,没往下边拉土。只是从北边平高垫低,往台子的南部垫了垫。另外在土台子西边刚拉了两车土,西安市就来人了,说这里的土不能动,要保护。从那以后,就再没有动过土。这是最重要的人证。再说,农民怎么可能只把秦代的红烧土拉走,而它上面汉代堆积层的土和瓦片不动呢?

当时,我们所考古科技中心副主任到台子上取了土样,拿回北京的实验室做分析。结果,没有发现被火烧过的证据,也就是说台子没有被火烧过。我的心就非常踏实了。后来,考古圈儿里再没人质疑这个问题了。

来源:天津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