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第一天回家,收到幼稚园的通知:星期五下午3:30有家访。
说实话,我当时就惊着了。怎么??怎么这日本的幼稚园,还兴家访??印象中,只有悠悠姥姥、姥爷当年没退休的时候,到学生家里家访过;而到了我们这一辈,在国内上过这么多年的学,从没有过一次老师家访的经历。没想到,悠悠刚上幼稚园,我们就有了老师家访的“待遇”。通知上写着家访的时间:下午3:30(还特别注明有可能提前或拖后一点时间);家访时间十分钟左右,请家长准备好想和老师谈话的内容;令人奇怪的是通知上还写着:家访时不进屋,只在玄关谈话……
老师要来家访,相信对于所有孩子刚上幼儿园的父母来说,都有如天大的事。特别是咱们中国家长肯定都想给老师留下一个极佳印象,好给自己的孩子加印象分儿,而且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时机和老师“增进感情”。说白了,老师进家门,好吃好喝好招待;老师要走了,恨不得还想大包小包塞进老师包……最后点头哈腰握手言谢“孩子就交给您了!”不图别的,就图老师对咱孩子态度好点儿,吃饭慢了别掐咱,穿衣错了别拿白眼儿瞟咱,没遵守纪律了别罚咱,不如意了别用言语伤害咱,送的礼轻了别蔑视咱……只是不知道现在国内的幼儿园是否有老师家访的惯例。反正这事儿,让我们家摊上了。
后来知道,我们真是太大惊小怪了。日本的幼稚园基本上都是在新入园的几天内,老师就会进行家访。我和悠悠爸爸十分不解的是,家访,为什么不进家?通知上明明写着,家访是为了“瞭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不进家怎么瞭解呢?我们俩人,闭门造车地琢磨了一下儿,老师家访,是通过考察孩子的生活环境,瞭解家里的大致情况,比如经济实力、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父母的工作、教育程度等决定了对孩子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式,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等,这样老师可以更好地瞭解孩子,方便“因材施教”……第二天,悠悠爸爸特意向他的两位幼稚园园长的学生谘询了一下,得出如下结论:
老师家访的目的,我们基本上猜对了;至于不进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班里孩子很多(平均30个小朋友就有2位老师),如果都进家的话,真是忙不过来。一进屋,一就座,时间就长了,这样一个半天走访不了几个家庭。而如果严格按照时间规定(10分钟)和不进门的规定,有三、四个下午,全班家访的工作就可以结束;
第二,日本人的居住条件都不宽畅,家里很小,一个日本主妇通常要照顾2-3个孩子,可想而知家里的混乱状态。而如果老师进门,妈妈就要提前好几天打扫家里卫生,爱面子的日本人甚至还要专门更换窗帘、家具、茶具等,给孩子家长造成很多不便;
第三,进了门,不能干坐着聊啊,家长就要提前准备吃、喝,各种饮品、水果、点心,夏天要冰镇的,冬天要热茶,招待老师,档次低的拿不出手,档次高又是一笔不低的消费,给家长增添经济负担;同时老师的肚子也受不了啊,如果一下午在所有家庭吃一口点心、喝一口茶,老师上厕所又是个麻烦事儿(日本人是不在客人家入厕的,除非特别相熟的关系);
第四,一但进门后,临走时所有的家长都会给老师准备礼品。轻则点心,重则现金券、购物券等……这形同于老师额外收受家长的钱财,违背日本幼教的原则。
悠悠爸爸还特意问了中村园长,那你们园的老师真的都不进家么?中村园长笑着说:“有!有进家的。你说家长非拉着你进屋,不进吧大家就太尴尬了。拉来推去反而耽误时间。可是一但进门,走的时候都送东西,我们幼儿园规定,不收礼品不收礼金,如果家长硬塞,就先收下,回园后上交。”“其实家长送礼的目的,无非是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点儿,这些心情我们是完全理解的。这种做法我们也明白。但其实真是没必要,至少我们幼稚园的老师,都是很负责的,把小朋友全都当自己家的孩子,不会区别对待的。”悠悠爸爸特意追问了一句:“老师收的礼品都上交么?”“当然上交,什么都有,糖果点心,收到最多的还是代金券、购物券。上交礼品礼金是作为我们幼稚园老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然后第二天,我们园长可能会亲自打电话,向送礼的家长致谢,并退还,这样家长就明白,礼品老师都上交了,园长都出面了,下次再不这样做了。”悠悠爸爸问了很关键的一个问题,“给孩子的老师到底是应该不应该送礼呢?”“可以送,但要适当。”(俺觉得跟没回答一样)。
我也在等班车的时候,问了另一位妈妈,幼稚园老师家访不进家门么?那位妈妈说,她小时候老师家访是进家的(看来日本的幼稚园家访是有年头的,而且这几十年一直保持下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喝着茶,慢慢聊;但是现在是不进门的,一方面是幼儿园规定,另外老师确实很忙,进门先明确就在门口谈十分钟好了……
尽管如此,我和悠悠爸爸仍做了让老师进门的打算。因为说实话,我想不明白这进门和进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跟五十步笑百步基本一样道理,而且,我们是中国人,如果不请老师进屋上座,太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和习惯了。于是,星期五早晨送走悠悠,我像打仗一样,上下横扫里外狂擦啊,抹布左右翻飞,杂物清进橱柜,自打入住就没擦过的大门外面也让悠悠爸爸擦干净,恨不得连窗框缝都用牙签裹着棉布抹几下……真不是我虚荣哇,是真怕给悠悠丢脸哪!!
反倒是老师让准备的谈话提纲,我还真不知道有啥可准备的。就是想和老师重申,目前为止,悠悠还算是有语言障碍的孩子,所以还要请老师多关照(是想让老师耐心点儿)。另外,我仍然不能免俗地给两位老师准备了礼物,全是我自己制作的手工,给高山老师做了一套三件:摺叠的购物袋、口金包、小物包;给另一位新老师准备的是现成的手袋和口金包。同时两位老师的包包里都放进了上好的中国大红袍茶叶。我想,妈妈亲手制作的东西,既不能算是钱财,也不能算是食物,只能用“心意”来概括吧。
星期五下午3:30,“叮咚”准时响起。最兴奋的是悠悠。在可视门铃里看到高山老师,高兴得跳起来(这孩子见着老师真是比妈还亲啊!)老师进门后,悠悠爸爸负责让进,老师微笑着说,就在这里谈十分钟好了;悠悠爸爸又请,老师还是微笑着说:幼稚园有规定,只能到这里啦!悠悠爸爸三请,还强调:只进来坐一小会儿,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如果不请老师进屋,实在是太失礼的事情了!高山老师面露为难的笑,边脱鞋边说:只一小会儿啊!于是第一关我们算过了。
事实证明,就像咱中国人在东北喝酒一样,要不喝就一口别沾,喝了开头后面就没完了……高山老师就座,我功夫茶地伺候。茶,也喝了(第二关,也算过了)。
悠悠爸爸主聊。结果这话一聊话就没边儿了,竟然聊了很多他工作的事情(俺心里起急呀,这老师家访你不说孩子的事儿,说啥武术太极拳啊?!)马麻就见机行事见缝插针了:给高山老师放了两段悠悠的视频,一段是悠悠在家模仿老师用自己胡编的日语讲故事;另一段是悠悠在家唱了一晚上幼稚园每天告别的歌曲(马麻是想让老师明白悠悠很喜欢幼儿园,高山老师在她心中很重要);然后跟高山老师讲了,第一天开学悠悠坐班车发现宫本老师时激动的样子(高山老师笑了);还跟老师介绍了悠悠是一个心思很细、很重感情的孩子;最后讲了悠悠的一些生活习惯……
最后我看时间已经将近四十分钟了,真怕影响高山老师后面的工作,于是示意悠悠,把礼物送给老师。高山老师打开礼物,很惊喜,同时夸了马麻的审美的手艺。然后老师就势逃离现场……我和悠悠爸爸小人得志地在家回味……
第二天,老师的联络本上写着客气的话,很高兴瞭解了悠悠那么多在家的生活状态,礼物上交给园长和副园长看了,园长表示这个是妈妈的手工,可以留下。非常高兴能收到这么精美的制品,这是妈妈用心在制作的,一定会珍惜的……俺们又一次小人得志地想,这礼物选得很对,算“适当”了,同时也感慨,高山老师真的很遵守职业规则,这些小东西依旧上报,太值得敬重了!
最后说点貌似与本文无关的话:中国人都认为日本人“小气”。但是,这“小气”背后,其实是有一道法律准绳。比如,日本法律规定,企业给政府官员赠送礼品,每件的总价不得超过5000日元(约合350人民币),否则就属于行贿。日本人的守规矩是出名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有现在这个有礼有节有秩的社会吧。
给年轻的新老师送了一个很简单却很春天的手提袋,这颜色挺适合她的年纪
又配了一个以前的口金包,颜色差不多,将就吧!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