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薄熙来事件VS林彪事件之分析

 2012-08-25 11:5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林彪事件发生于40多年前,是毛泽东时代;而薄熙来事件则是发生在2012年春季,是特色社会时代。按照一般的常理来说,我们把二者进行对比,或许有些不妥当。然而,本人最初想到联系二者,是有感于4月底和5月初的严格控制报导消息而产生的。在自己看来,虽说经过几十年的特色发展,中国大陆的众多现象确实有很大改观,然而,如果我们从政治的角度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众多问题至今没有什么改变。

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政治、制度、信息公开等问题,让我们想起了林、薄事件的相似之处。特别是他们在政治制度的角色上,我们很容易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虽然,这个变化一直没有得到分析者的重视。

就林、薄事件对比来说,本人最初的对照,是起源于信息的控制和报导。在我看来,当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大陆政府严格控制消息,以致林彪事件发生近半个月后,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在中国大陆也不过几十个人而已,而外国则满天飞的消息,特别是经过美国之音等报导。然而,中共和毛泽东为了考虑影响等因素,严格控制消息传播,采取逐级逐级地传告林事件。于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中国大陆发生的事件,大陆中国人自己却不知道;而外国人却比我们中国人更清楚。现在,我们对比一下薄熙来事件,亦不难看出一点蛛丝马迹。中国大陆自3月15日公开事件以来,大陆就一直严格控制报导,至今的正式报导,也不过是几条而已,而先前所谓的“一定会给国民一个历史交代”,则始终没有公开的“调查说法”。反观外国,由于那些地方的自由度,让外国人比中国人知道的消息还多。外国人都这么清楚知道事件的消息,为什么我们只能一直蒙在鼓里?同样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事情,为什么会在40年里没有实质的进步?为什么还是依旧控制信息?

就林、薄事件的发生渊源来说,二者之间亦是极其相似。他们都是专制权力继承时出现危机,而当事人都是因为无望之时发动逆向冲动之举,从而改变形势。林是毛在一步步地围攻之后,无奈之下败走麦城,于是有了轰动历史的事件;薄则是2007年因失意而开始逆动,企图通过制造一种全民民意的基础来改变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不是专职继承的制度存在问题,而是以民选为基础,想必中国大陆也不会在40年里重演历史。比如,美国为什么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件呢?当年克林顿在2001年卸任前,副总统戈尔希望夺得总统职位,却因选举失意而败于小布什。虽然,他们二人对选票产生了争议,但是,最后无论是布什,还是戈尔,都服从美国法院的裁决,即法院宣布小布什胜选。

林彪事件失败的意义而言,当下中国大陆的教科书都钦定为“标志着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破产”。现在一般认为,林彪是积极鼓动和参与者,是文革的催化剂,并且在文革初期受益。然就这样一个“毛主席的好学生”,最后也不得不与毛泽东公开分歧。现在,对比薄熙来事件,其中的相似亦同。比如,薄熙来是在什么环境下产生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去做?薄的民意基础是什么?薄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薄为什么会在团结一致后发生分歧?....等等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对比的。

就一个时代结局与变化来说,我们知道林事件发生不久,中国大陆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官方说法,比如启动了思想解放。因此,我们可以说,要追溯后来中国大陆发生变化的基础,就不得不提及到林彪事件的意义。现在,我们再反过来对比薄事件,亦能够这么去类比,甚至可以说,思想解放必定要比从前更进一步。

当然,我们在对比之外,也不得不说,二者之间也是有一些区别的,林是在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而薄事件则是在“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林是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而薄已经有了制度规范;林是军事势力为主,薄则是文官势力为主。.....

粗略分析,众多论述还不够,而有些对比的相同点又因当下环境而没有详细论述。最后希望更多的朋友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