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认为,2012年上半年是中国股市利好出台的密集期,从年初的证监会重视现金分红,到6月末为基金和QFII松绑,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各种利好几乎没有间断过。
在此期间,不少利好甚至是打包出台。最明显的就是“五一”假期推出的“四大新政”,与6月20日前后为基金和QFII松绑的诸多利好。如将QFII持股上限从20%提高到30%;降低QFII资格要求,其中资产管理机构、保险资金、其他机构投资者的经营时间由5年降为2年证券资产规模由50亿美元降为5亿美元,允许QFII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取消基金专户投资单只股票净值限制,宣布拟取消投资比例限制,取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单只股票不得超过计划资产净值20%以及投资单只证券不得超过10%的限制。允许基金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非上市公司,开展PE和创投业务等。
但面对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A股市场的走势仍然是步履艰难。尤其是从5月8日开始,股市进入单边下跌,上证指数从2452点一路下跌到2188点,大跌264点,跌幅超过10%。股指为什么一路下跌?这除了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新股发行的影响,国内股市源源不断的新股发行加剧了股市的跌跌不休。如6月17日开启的大盘股中信重工的发行,明显加剧了股指的下跌趋势。实际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104只新股上市,合计募集资金725.96亿元。
其实,在近期股市低迷的市况下,国外股市的新股发行节奏是明显放慢了,尤其是美国,自5月18日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后,一直到6月底,美国股市都没有企业IPO。以至整个6月美国股市“零IPO”。与此相反的是,A股市场新股发行源源不断。管理层也丝毫都没有暂停IPO的意思。直到今年6月29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新股发行节奏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证监会不会调控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可以说,管理层仍然还在以市场化做挡箭牌,放任新股发行的继续进行。
新股发行源源不断进行,这种局面是管理层乐意看到的。这是管理层的最大利益所在。“市场化”无非只是一个借口,它甚至还是管理层用以开脱责任的挡箭牌。
实际上被管理层视为法宝的“市场化”,不过是一种“伪市场化”。因为中国股市根本就缺少真正市场化的土壤。中国股市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不仅投资者不成熟,而且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就连监管者都是不成熟的。中国股市没有完善的股市制度,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更缺少严刑峻法。中国股市里充满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所谓“市场化”只是一种选择性的,对新股发行有利的东西拿来了,但约束性的措施并没有推出来。而且市场化也仅仅只限于新股发行,至于其他方面就不搞市场化了。比如对发行人的责任问题,基本上就没有问责措施,哪怕发行人造假上市,也不会被退市。并且,尽管管理层高举“市场化”的旗帜,但在其他方面却经常干预市场。比如一再强调投资者买进蓝筹股,比如一再限制新股炒作。这些做法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显然不是市场化的做法。
而且即便是在新股发行环节,管理层也不是真的不干预市场。管理层的不干预是建立在新股源源不断发行的基础上的。一旦新股发行出现困难,管理层同样也会改革新股发行办法。比如针对去年12月份以来,一些询价机构并不积极参与新股询价,进而导致新股中止发行现象,管理层在今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就取消了网下配售3个月的限制,并且还将新股发行份额的50%划拨给网下配售,使网下配售股份在新股上市首日就可以上市套现,减少询价机构持股的风险,以此来激发询价机构参与网下询价的热情,从而确保新股发行能够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管理层不干预新股发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从中国股市的发展来说,“市场化”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而要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中国股市必须向着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完整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股市制度。这个股市制度不是片面的仅仅限于新股发行的股市制度,而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要改变中国股市圈钱市的定位,要让股市从圈钱市向投资市转变,而且还要能有效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实行严刑峻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这是市场化的重要保证。没有严刑峻法的市场化,实际上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纵容,是对市场化原则的破坏。三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学习,实践,使广大投资者、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以及监管者自身变得成熟起来,使中国股市因此走向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在中国股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