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人都知道,当车轮陷入沙坑时,猛踩油门并不能将汽车拉出困境,车轮只会在沙面上空转。
那辆汽车,叫中国经济;在驾驶座位上猛踩油门的司机,叫中国政府;车轮与地面之间缺少磨擦,在经济学中叫流动性陷阱。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失速。民间失去了投资兴趣,出口失去了竞争优势,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企业经营环境急速恶化、消费情绪也受到影响。面对增长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放弃了近年不成文的轻易不动利率杠杆的规矩,一个月内两降基准利率。连同准备金率的下调和信贷政策上的松动,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全方位的宽松。
然而政策基调的改变,并没有带来对经济活动的预期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民间投资活动并未因政策转向而趋活跃。传统智慧所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这次却没有乱起来。除了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项目外,投资领域依然是万马齐喑。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货币扩张政策对经济失去了拉动效果。
流动性陷阱,是由凯恩斯首先提出的,指当利率水平十分低下时,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也无法激起企业的投资欲望、个人的消费欲望,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刺激经济活动。在现代社会,不仅利率政策而且流动性政策,均可能在极端货币环境下,失却乘数效应,失却对经济的杠杆刺激作用。
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民间投资意欲低下。这个背后有许多结构性原因:成本飙升、产能过剩等。民间资本过去的擅场制造业,正面临经营成本不可逆转的上升,而有利可图的服务业领域许多却不对民间资本开放。
笔者看来,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资金成本过高,而是投资空间缺失。银行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优质借贷客户的减少。结构性问题不解决,空踩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油门,并不能使经济从沙坑中爬出来。
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不止中国一家。日本已在陷阱中挣扎了20余年,美国、欧洲亦身陷其中,究其根源,乃政策对应上的失误。日、美、欧,各有各的结构情矛盾,但是政策决策者却避重就轻,试图用反周期性货币政策来解开经济的结构性死结。天量的货币扩张,曾一时性地纾缓了经济痛楚,但是并不能拆解结构性难题。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剂量愈开愈大,边际效果却愈来愈差,隐含的金融风险更以几何级数上升。
指望人民银行减息降存准来提振市场情缩的人们,一定会感到失望。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放松,不过他们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对企业盈利的帮助却相当有限。踩在油门上试图用蛮力将汽车开出沙坑的脚,貌似孔武有力,其实挺绝望。
开车的人都知道,一旦汽车陷入沙坑、雪地,不要空踩油门。下车在车轮前放一块木板,增加一点磨擦系数,问题就解决了。解决民间资本投资意欲低下,要比放块木板难度更大,但是思路却是一致的。
开放服务业、减税,寻求制度上的突破,才是令中国经济重回佳境的正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