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到2005年这段熊市令投资者不堪回首,我一直认为,造成那一轮熊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股票全流通的预期。但是,任何利空,都不可能让股指跌到零。
沪指跌到998点的时候,绝大多数股票即使不考虑其流通价值,也已经是物有所值了。尽管当时自己意识到这一点,但没有引起重视,当时情绪被股改对价方案给左右了,我想,沪指从2245点跌到998点,大致是22比10,所以全流通补偿方案要10股补偿12股才合理。而当时平均10股支付3股对价的做法让我无法接受。
然而,这一对价水平被市场接受了。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新进场的投资者来说,股票本来已经物有所值,还有对价可拿,这相当于捡了一个大便宜;二是将实现股票全流通改成股权分置改革,客观上具备了一定的迷惑性。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股票全流通已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则是让小股民和大股东的利益一致,改变A股圈钱的本质。这就使人们相信股权分置改革能够让上市公司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机制,对支付多少对价也就不再多计较了,这进一步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
再来看当前的市场,绝大多数的人认为限制“大小非”流通属于违约,我却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当初就提全流通补偿方案而不提股改对价方案,那么现在“大小非”随意流通无可厚非。可即便是在股权分置的时候,都不可能出现中国平安今天这样的巨额再融资预案,12亿股的公开增发和总计超过1200亿元的“抽血”实际已经宣告股改失败。
既然股改目的被事实证明不可能实现,作为手段的“大小非”流通自然就不应该继续下去,此时让“大小非”流通才是真正的违约,是对流通股东的违约。
但若回到市场操作层面,则又是另一码事了。制度本身存在问题,不一定不会诞生大牛市,甚至是“疯牛”市,也许我们现在正身处这样一个大底却仍在纠结。
现在的我不会对治理“大小非”问题提任何建议,几年前自己的情绪被股改对价方案给左右,结果造成不重视市场底部的经验教训,我会牢牢记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