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中国政府超量加印了大量人民币投刺激投资
据中国《第一财经日报》1月17日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1月7、8日举行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上预测:2012年境外投资流入中国的外币总量(即新增外汇储备),将大大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这个结果对中国来说是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易纲解释说,如果国外流入中国的资金少了,将有利于缓解国内高居不下的通胀压力,这是“利”的一面;而“弊”的方面也很明显:国外流入中国的资金减少,中国的实体经济得不到持续的外资投入,会使得本已减速的中国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而“利大于弊”的原因,是因为当前解决通胀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吸引外资的重要性。
易纲的这番言论,一方面暗示了去年年底中国政府对外宣布的“保增长”优先于“抑通胀”的经济政策已开始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再次把中国持续高通涨的原因,归咎于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即国际输入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通胀,是中国持续通胀的主因。
易纲的上述观点是代表中国政府官方对目前通胀持续原因的总结。早在去年2月北京举行的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易纲也对外界发表了类似观点,当时他称,中国2010年累计外汇储备达2.85万亿美元,相当于多投放了20多万亿人民币到中国的流通市场(因为按照中国的外汇政策外币不能在中国境内流通,外资入境后需要在中国央行兑换成等额人民币才能在流通领域使用),这20多万亿人民币是2010年持续通涨的原因。易纲在报告会还指出,由于美国2010年10月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印6000亿美元货币导致美元在全球贬值,人民币因绑定美元也随之贬值,由此在中国境内产生了输入型通胀,这也是中国通胀持续高涨的另一原因。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总理温家宝在去年也曾多次表达了这个观点,指责美国为经济自救而引发了中国通涨,一时间,中国国内菜市场加价时,经常可以听到愤怒的主妇们谴责美国滥发货币,造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
对于这个结论,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都不认同。有专家指出,中国政府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超量加印了大量人民币投刺激投资,以确保GDP高速发展,这才是引发中国持续通涨的罪魁祸首。而国际输入型因素,如新增的外汇储备,美国量化货币政策等原因产生的人民币增量,都不是引发中国通涨的主要原因。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把中美两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各自印发的货币量数据做一个对比,同时再对比一下2011年新增的外汇储备数据量,看看究竟引发中国通胀的原因是什么。
从美元发行情况来看,根据美联储官方网站统计,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年的货币增发量总额为1022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发5111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的货币增发量总额为7562亿美元(含美联储第一次“量化宽松”的6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发 3781亿美元(按照美元和人民币汇率6.7计算,折合人民币25332亿元)。那么结论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来的货币增发量比起前两年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从人民币发行情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年的货币增发量总额为121268亿元,平均每年6634亿元;“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的货币增发量总额为243338亿元,平均每年121669亿元。这说明:“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发行量猛增一倍。
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近两年来,美元的增发量折合人民币后,为平均每年25332亿元,而人民币的增发量为平均每年121669亿元,是美元增发量的4.8倍!另外,中国政府增发的人民币只在中国境内使用,而美国增发的美元货币在全球使用,进入中国的货币不到整体的40%,因此对中国通涨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再看williamhill官网 最近3年新增的外汇储备。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4178亿美元,2009年新增外汇储备4531亿美元,2010年新增外汇储备4481亿美元,平均每年新增4397亿美元(按照美元和人民币汇率6.7计算,折合人民币29458亿元),对比人民币年平均增发量121669亿元,是外汇储备年平均增量的4.1倍!
事实胜于雄辩。上述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目前持续通涨的主要原因,即不是美国量化货币增印的美元引发的,也不是境外投资流入中国的新增外汇储备造成的。导致中国通涨真正的始作俑者,是中国政府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超量增发的人民币。
williamhill官网 首发 转载请注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