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华尔街大亨的崛起与陷落(图)

 2011-10-23 12: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0月13日,拉贾拉特南与律师多德(John Dowd)步出纽约地区法庭,他将于11月28日开始服刑。(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记者刘林综合报导】10月14日,美国史上最大内幕交易案的核心人物、华尔街对冲基金巨头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创始人拉杰.拉贾拉特南(Raj Rajaratnam)在纽约曼哈顿地方法庭被判11年监禁。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内幕交易案判处的最长刑期,也为拉贾拉特南从斯里兰卡到对冲基金世界的巅峰再到重刑犯的神奇之旅画上了句号。

警告华尔街

从2009年10月15日拉贾拉特南被捕,到今年10月14日判刑,该案审理整整历时两年。纽约美国地区法官霍维尔(Richard Holwell)在宣判时说,这位身家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家的罪行反映出美国企业文化中一个需要彻底根除的病毒。法官还下令拉贾拉特南缴纳1,000万美元的罚款,并没收了5,380万美元。

该案充满了各色人物和跌荡起伏的情节,调查中广泛动用了FBI的电话监听手段,20多人被捕并被定罪,证人包括了高盛CEO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

公诉方称,拉贾拉特南通过非法手段操纵包括高盛、英特尔、谷歌、ATI科技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股票,获利超过7,200万美元。霍威尔在宣判中称,拉贾拉特南主导了整个犯罪过程,并阻碍美国证交委员会的调查。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判决比预期要轻,然而判决结果依然对华尔街产生巨大威慑效力。超过10年的刑期向华尔街发出了清晰而必要的信号:“这类犯罪是不被容忍的,并且会从严惩罚。”美国政府亦要求霍威尔将拉贾拉特南案作为判决范例,称他代表了“最恶劣的内幕交易犯罪”。

“肯做功课”

拉杰.拉贾拉特南的名字“拉杰”,在印度语里是“王者”的意思,加上姓氏“拉贾拉特南”,就成了“王中之王”。

现年54岁的拉贾拉特南出生于斯里兰卡一个泰米尔族家庭,后移居美国,加入美国籍。他喜欢向同行描述儿时在战乱的斯里兰卡躲子弹的经历,但实际上他童年时期并没怎么受穷。父亲是一名缝纫机制造公司的经理,他自己在英国上了大学,后来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的沃顿商学院,修得MBA学位。

毕业后,拉贾拉特南在美国大通银行干了两年。1985年,他成为华尔街新兴投资银行尼德姆公司(Needham & Co.)一名分析师。拉贾拉特南的工作是计算机芯片产业分析,当时来看没什么出息:时值日本产芯片大量占领美国市场,美国的芯片制造商前途岌岌可危,投资流失严重,真正去深入分析该产业的分析师也寥寥可数。

但拉贾拉特南显然是个听话的员工,严格遵守老板乔治.尼德姆的准则。每天都与芯片制造业管理人员混在一起,给业内人士留下工作执著的印象。芯片机器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前财务总监杰拉尔德.泰勒(Gerald Taylor)回忆,1987年初,他向一群分析师介绍一种“化学蒸汽沉淀”行业新技术,当时一名来自华尔街一家大银行的分析师当场打起了瞌睡。而拉贾拉特南不仅认真听完报告,还专程飞往硅谷与应用材料公司的工程师会面,并不厌其烦地将该技术推介给投资商。他甚至亲自拜访应用材料公司分散在各地的客户和供应商,这在财经分析师中十分少见。

“他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他肯做功课,”泰勒说。

青云直上

凭著肯吃苦的专业精神,拉贾拉特南给尼德姆公司拉来不少生意。他也懂得如何为自己谋求更多权利,不断向老板尼德姆透露华尔街大银行想挖他跳槽的消息。几年后,尼德姆让他当上研究部主任,1991年又升他为总裁。即使当上总裁,拉贾拉特南在建人脉、挖内幕方面丝毫没有放松。

到1994年初,他已经掌控尼德姆公司17%的股份,仅次于拥有26%股份的尼德姆本人,这一年他的薪水是100万美元。他曾告诉一个新来的管理人员:“我是这儿的老板。门上可能挂著乔治.尼德姆的名字,但我才是真正拍板的人。”

内线交易

拉贾拉特南的受控罪名是金融业内一个常见词汇——内线交易。

在《华尔街日报》调查报导里,拉贾拉特南“收集信息”或“套取机密”的证据全部记录在他积累多年的一堆笔记本里。他记录了历次拜访硅谷、与各大科技企业内部人士谈话的资料,其中包括分析师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获得的机密信息。

正是靠著这样的“勤奋耕耘”,才会出现证人描述的情景:拉贾拉特南从自己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告诉首席证券交易员加理.罗森巴赫:他得到了英特尔公司和AMD公司的利润额数目。而此时,两家公司都还没公布相关信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拉贾拉特南曾提出以其他公司的专利信息作为交换,希望从Cirrus Logic公司套出一些内幕消息。后来Cirrus Logic不得不颁布一条新政策,只允许3名最高层管理人员与拉贾拉特南谈话,如有违反,即遭解雇。

拉贾拉特南也曾向硅谷集团时任首席执行官帕普肯.托罗西安提出交易,声称自己有佛蒙特州一家IBM工厂的订单信息,托罗西安拒绝了,并严惩任何与拉贾拉特南接触的员工。但他承认,和其他分析师相比,拉贾拉特南在挖掘信息方面“特别聪明,总能比别人得到更多信息。”

巅峰之后

尽管拉贾拉特南的“内幕消息”为尼德姆赚了不少钱,他的行为最终还是引起了公司不满。1996年,针对拉贾拉特南的内部争议白热化,结果,年底拉贾拉特南另起炉灶。

拉贾拉特南的“新炉灶”就是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最初仅是一间小小的办公间,距离老东家尼德姆一条街区。他从尼德姆挖来几位前手下,包括尼德姆的首席证券交易员加理.罗森巴赫,同时从硅谷的熟人那里筹募投资。藉著科技产业方兴未艾,到1997年底,帆船集团经营的基金规模已达8亿美元,比起步时的2.5 亿美元猛涨几倍。

在帆船集团里,拉贾拉特南建立起一种较尼德姆更为宽松的企业文化,每星期四,员工们可以在公司内享受免费按摩服务,但基本准则和尼德姆一样:严格控制支出,千方百计挖掘各种业内信息。

2007年2月,帆船集团的基金规模已接近70亿美元。公司搬进了麦迪逊大街上的大办公楼,开始打入亚洲市场,在加州创立了一个新的基金,员工们相信公司很快就会上市。

拉贾拉特南看似处于人生巅峰,也许他没有想到这也是他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刻。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调查人员开始张开大网,在接下来的32个月内监控拉贾拉特南在证券交易中的一举一动,于2009年10月在纽约向拉贾拉特南提出起诉。

拉贾拉特南的陷落

帆船集团成立后不久,英特尔公司内部重启调查,是谁在向拉贾拉特南泄密。公司在其位于加州总部的传真机上安装了监视器,1998年3月录下了一名叫卢米.汗(Roomy Khan)的女员工向拉贾拉特南发送手写信息和公司机密文件的影像,泄密内容包含计算机制造商向英特尔下的芯片订单和售价,这些信息足以使拉贾拉特南计算出英特尔公司的季度收入。

2001年,卢米.汗因涉嫌内线交易被逮捕,她随后同意与警方合作调查拉贾拉特南的不法行为。但最终检方因为证据不足放弃起诉拉贾拉特南。

然而,他不可能一直有惊无险。2007年9月一个下午,拉贾拉特南在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家中举办宴会,席间有一位风姿绰约的陌生金发女郎。她叫达尼埃尔.基耶西(Danielle Chiesi)——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下属“纽尔斯堡合作”对冲基金的投资顾问,在芯片制造业人脉很广。

此后,FBI开始监控拉贾拉特南与基耶西的通话,历经近1年时间终于获得关键证据。这两人可谓在内线交易上的“亲密战友”,正是因为他们“无话不谈”,才让调查人员取得了突破口。

2009年10月15日,FBI接到海关通报说拉贾拉特南买了1张第二天飞往伦敦的机票后,担心他潜逃境外,决定“收网”。次日拂晓,拉贾拉特南被捕。与他同时被指控的还有基耶西、卢米.汗以及两名对冲基金经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