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个韩国人眼中的“文化大革命”(图)

 2011-10-15 14:0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网络撷图

金宰贤 韩国在华留学生

“彻底打倒,彻底……”他在抄写的是1967年的一份《解放日报》的头版文章。我在上海图书馆经常碰到这样一位老人:个子较矮且瘦,动不动就自言自语,使得敏感的我不得不注意他。老实说,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位老人,但从那天起,我对他不再那么反感,而开始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心灵创伤让他至今还抄写着30多年前的报纸。

我虽然通过一些书籍和电影瞭解了“文革”时期人们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但亲眼看到一个时代给个体的伤痕时才意识到它的影响有多么深刻。“文化大革命”给韩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不少影响。

当时,权威主义政权统治韩国的时候,它们实施了严格的反共教育。那时韩国人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我们经常把它称之为被竹幕(Bam boocurtain)遮蔽的中国。这两个因素反而使得韩国学生运动家对“文化大革命”产生了好奇。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位思想进步的教授撰写了一本书,介绍了西方对“文革”的较为善意的评论,并高度评价“文革”:它是以民众的自觉性和献身精神来颠覆既定权威的社会改造。这本书令韩国大学运动组织在整个80年代对“文革”一直抱有颇为欣赏的态度。后来,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随着交流的增加,韩国对“文革”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进而抹去了对“文革”的憧憬。我对“文革”的印象也是从学中文以后开始形成的。在中国生活了好几年之后,我才渐渐地瞭解“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我看来,“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显著影响就是传统文化的破坏。由于我在大学读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很大的期待。不过来了以后,我才发现实际的中国与在书上学的截然不同。中国真的是这样吗?我越瞭解中国越觉得它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样。以前,我以1949年为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它就与以前的中国划清了界限。但后来知道界线不是1949年,而应是“文化大革命”。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搞“批林批孔”的运动,“祭孔”被视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当时许多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文物古迹都被红卫兵破坏了。眼下参观孔庙的很多韩国游客,看到很多雕刻和石碑被毁的伤痕时,都不禁伤感。文化遗迹毁坏成这样,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难以保存。据说,曲阜的孔庙恢复祭孔大典前,专程派人前往韩国录制了整个祭孔的过程。他们特别注重的是“文庙祭礼乐”,因为中国早已失去了完整的文庙祭礼乐。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去了,以后就很难恢复其完整的原型。好在被儒家熏陶的韩国至今依旧保存了这个传统。据中国媒体报导,祭孔祀典礼仪自传到朝鲜半岛后,尽管随着历代王朝的变迁,在音乐和舞蹈以及规模、等级等领域进行了调整,其礼仪的基本程序却一直沿袭中国周代雅乐的规范。

对韩国人而言,祭孔大典是从小耳熟能详的一个词。韩国成均馆和全国各地234个乡校,于每年5月11日孔子祭日和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进行两次“释奠大祭”。成均馆文庙大成殿中供奉着的是包括孔子在内的五圣,孔门十哲,宋朝六贤以及韩国十八贤等39位先圣、先贤的牌位。1986年,释奠大祭已经成为了韩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第85号。

我觉得如果外国人,甚至中国人,要瞭解真正的中国,他必须先要瞭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无疑就是与过去、与传统的断裂。我认为,“文革”不仅仅是失去的10年,更是断裂的10年。中国人常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但其保存的只不过是以紫禁城、长城为代表的物质文明,并没保存好精神文明的精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曾经否定过自己的历史以及传统等精神文明,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没来得及修复这个问题,随后他们很快又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这样的结果是中国无批判地接受了西方文明,并且它接受的都是浅层次的、表面上的物质文明,并没有接受深层次的精神文明。当今中国之所以频发种种事故,也是因为缺乏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国在硬件上已经开始“超英赶美”,但其软件上却没有树立好新的体系。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硬件上的显著提高,硬件与软件上的差异逐步扩大。众所周知,精神文明才是西方文明的精髓,并且西方国家在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物质文明的辉煌成就,但中国却忽略了这个事实。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破坏了人性和基本的道德:儿女告发父母、学生告发老师、邻居告发邻居、朋友告发朋友,突然间最熟悉的人成为自己的敌人,以最极端的方式将“道德”连根拔起。此后,中国只去吸纳西方的物质文明,社会愈加功利和浮躁,在一切都向“钱”看的同时,使得仅存的那么一点“道义”随之贬值。

外国学者常说,“文化大革命”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对它的研究却不在中国。考虑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被政治狂热席卷的中国,人们遭到了莫大的痛苦,也不难理解中国对“文革”的态度较为消极。但我仍然认为,对中国而言,“文化大革命”不是应该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该克服的对象。中国只有在充分理解“文革”并克服它留下的伤痕以后,才能真正地向前迈进更大的一步。

来源:南方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