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似乎能够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很多出口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如鞋业、服装和家具等,在过去两个月内都出现了销售下滑。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正深陷于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房价下跌的双重困境之中。中国出口总量可能将达到2万亿美元,名义GDP将为7万亿美元。显然,出口放缓将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上半年,中国名义GDP增长18.3%,高于广义货币(M2)15.9%的增长率。其差额可以用以下两个原因解释,一是2010年已签订合同但未到位的贷款开始支出;二是正式货币体系外的货币扩张。名义GDP增长率减去实际GDP9.6%的增长率,可以得出GDP平减指数为8.7%,这是最宽泛的通胀率估值。
通胀心理已经成为中国通胀动态中的一个重要乘数。企业和消费者都认为高通胀将会持续。因此,随着各家企业发现价格上涨是对抗成本上升的主要方法后,他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动机来压低成本了。工薪阶层的消费者只能通过工资上涨来应对通胀。现在,中国的成本价格在螺旋式上升。打破这个循环需要超调利率。因为中国现在仍然不愿提高利率,通胀心理仍将掌控中国经济。
一些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依据一两项商品的价格趋势就对通胀趋势加以判定的做法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技术因素可以改变一时的价格走势,但是改变不了由既有货币政策和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所决定的价格趋势。例如,削减进口税和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可以暂时降低通胀,但这只是改变了价格水平,并没有改变趋势。根据一次性的价格变化就得出通胀趋势减缓的结论是极其错误的,而错误的结论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松动,从而造成全国性灾难。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过去相比已经有所紧缩,但与潜在增长率相比依然比较宽松。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不到16%。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通胀保持不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为8%。随着资本密集度的提高,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202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将可能达到5%。如果中国接受5%的通胀率,货币增长率就应当被下调至10%,此时的银行利率应该是通胀率加2%,亦即7%。这一利率至少应适用于六个月到一年。
当前,企业和政府对货币短缺有烦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房地产发展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货币需求。如果货币政策满足了这种需求,通胀情形只会变得更糟。所以,“货币短缺”的解决办法是减少这类货币需求。
工资上涨是中国实现再平衡的关键手段。停滞不前的全球经济将削弱中国未来几年的出口增长势头。没有出口支持,投资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就是不可持续的。再平衡意味着将部分资金从投资转向消费。实现这种转变的工具就是工资上涨。这一工具只有在工资增长快于人均名义GDP增长时才有效。
中国的人均名义GDP增长了近18%。财政收入增长了30%,这说明工资增长不可能赶上名义GDP的增长。因此,中国的再平衡还没有开始。由于劳动力短缺,市场可以通过工资上涨来推动经济实现再平衡。现在的体系仍然不利于实现再平衡,它试图通过增加收入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这导致通胀侵蚀了工资的购买力,亦即将资金转移给了政府。
抗拒再平衡造成了中国和世界很多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中国的价格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高。
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指责中国而不是美联储造成了通胀。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中国的处境将十分艰难。中国最好能先削减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支出以冷却通胀。
在我看来,人民币价值并未高估。中国国内物价水平太高,所以很难调高币值。随着出口冷却,贸易盈余很可能会收缩,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主要来自于“热钱”。如果中国浮动货币汇率,这些“热钱”可能将撤出,给汇率带来有力的下行压力。如果中国现在浮动人民币,可能会在短期内引发动荡。但是,情况最后会在跟目前差不多的水平上稳定下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浮动币值的机会。中国在2004年和2008年时没能抓住这个机会,造成了严重后果。
浮动币值可以给中国带来利率政策的灵活性。这是因为未来几年内美国的失业率将会居高不下,美国利率很可能会维持在低位。美联储可能会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加息。但是,美国的利率可能很多年后都不会回到6%的历史平均水平。因此,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将使中国的通胀问题大大复杂化。现在,人民币是时候和美元脱钩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谢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