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有靠”比“共同富裕”更重要
“共同富裕的问题”被中国的主流媒体渲染得神乎其神。它们总是向公众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唤起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牺牲?就因为有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公平、正义的追求。”(中国青年网2011-09-18)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这么大的能耐,可以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
人们注意一下就会看到一个事实:热衷于“共同富裕”的人从来没有给这个概念下过一个肯定性的定义。这也就是说,从经济上讲,到底所有的社会成员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水准才能称之“共同富裕”?如果说,共同富裕就是人人都能过上一种平等的经济生活,那么,这种日子在毛泽东时代已经成为了现实。在毛泽东时代人们到底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如今头发斑白了的人都记忆犹新。那样的“共同富裕”连鬼都不想要。
所以,邓小平要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实又是什么呢?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的人别墅成群,有的人挖地洞蜗居。有的人生病住院分文不交,最后可能还有赚头;有的人生了病,轻者干挨着,重者只好在家等死。有的人过年的肉食品多得吃不完,最后只好一扔了事;而有的人大年三十除夕夜只能买两斤肉骨头熬萝卜汤……这些情况如果仅仅只发生在几个人身上,那完全是他们自己无能,可问题是,这样的人太多了,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正因为如此,执政者才提出来要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头来。
改善民生,这仅仅是个济困扶穷的问题,与“共同富裕”不沾边。
现在,济困扶穷问题成了中国最大的社会难题之一。今天的中国,不论是率先富裕起来了的发达地区,还是有待开发的贫穷落后地区,其当家人都在把注意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至少从宣传上是如此。总体看,形势不容乐观。一个例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越是富裕地区的白领阶层阶层越是买不起住房。新的“三座大山”把中国广大的贫穷者压得抬不起头来。别忘了,今天的中国仍然有2.5亿的穷人,也就是每天只有一个美元的消费能力的人们。
假如,我们的人民政府连济困扶穷的问题都解决不好,连那2.5亿穷人都不能“消灭”掉,还好意思多谈什么“共同富裕”吗?中国共产党为“有公平、正义”之“共同富裕的目标”奋斗了90个年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奋斗出了个两极分化来。那么试问,还会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牺牲”?
至少可以肯定,我们的“人民公仆”当中之大多数是不愿意“为之奋斗牺牲”了,他们愿意的是享受改革开放之最大成果。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中国30多年来最大的改革开放成果基本上都被我们的“人民公仆们”享受殆尽。不说其中的贪官污吏,单单就说一般的公务员,他们的待遇比起其他社会成员来,那是要高出一到两个台阶的。社会对之的具体反映,就是人人都往公务员里面挤:只有进了这个“保险箱”,才能基本上“平安无事”过一辈子。
人人都想当公务员,这是对前途失望的具体表现。国民看不到前途,国家的希望又在哪里?在一个希望渺茫的国度里,能够“共同富裕”得起来么?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望再美好,也毕竟是个愿望,不是事实。人们不能生活在愿望里。现实一点的做法,还是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别老是拿那些不着边的事儿蒙人。有人说:“真要出现两极分化,再想平衡,就非常困难了,就会伤害感情了。”这是地道的胡扯:明明是中国的两极分化已经严重到了不能再严重的地步,他还在那里“真要出现两极分化”!
持有上述观点的人还胡诌什么:“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越往后,解决起来就越难,成本就越高,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这也是睁眼说瞎话。
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是要那个虚无缥缈的“共同富裕”,而是要“生老病死有依靠”。人民政府首先把“生老病死有依靠”这句话落实了,再来谈其他,可能底气就更足了。也惟有如此,中国老百姓才更有活头劲儿。
老百姓所需要的,就是实际利益。社会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罢,只有能够有效解决好“生老病死有依靠”这个社会大难题,才是真正的好。至于那个“共同富裕”,还是让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辈们去解决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