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破空:朱镕基出书,尽现矛盾人格

今年9月8日,前中共总理朱镕基的新书《朱镕基讲话实录》,由官方的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南方周末》介绍《朱镕基讲话实录》,标题引用朱氏名句“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就对不起人民。”这个标题,被普遍解读为隐射胡温当局。曾经因为抵制江泽民恋权,而力挺胡锦涛、温家宝接位的朱镕基,如今,也毫不掩饰他对胡温政权的失望和不满。

这种失望和不满,于今年四月,朱氏重返校庆前夕的清华大学时,已经流露无遗。当时,朱镕基批评当局的教育中长期规划是“空话”;讥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是“胡说”;并以“批判”为名,故意向学生推荐当局禁书《中国农民调查》。看上去,几乎无所顾忌。

如今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激起各方反应,与其说是因为这本书,不如说是因为这个人。毕竟,在机器人面具一般的这两代中共官僚群中,展示个性的朱镕基,算是一个例外。这大概出自朱曾经沦为“右派”的历史背景。

朱氏个性之一,在于两个字:“骂人”。朱镕基骂过官僚主义,骂过贪官污吏。听那骂声,官员胆寒,民众舒心。然而,骂归骂,中共党内,官僚主义和贪官污吏,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日见猖獗。可见,在庞大的党机器面前,个性的发挥,终究无法逾越制度的局限。

朱镕基总理任内,曾有豪言壮语:“我这里准备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是留给腐败分子的,一口是留给自己的。无非是个同归于尽。”结果如何?腐败分子层出不穷,如过江之鲫,朱本人,不仅没有与腐败分子们“同归于尽”,而且全身而退,安享晚年。

这等现象,既出自制度的约束,也出自朱镕基本身的矛盾人格。一句“我从不整人,从不记仇”的表白,就把一个自相矛盾的朱镕基,暴露无遗。这是朱氏另类为官之道,即便要挥洒正气,也自知有所节制。否则,一个曾遭受体制迫害的“历史右派”,如何又能登上该体制的“总理”宝座?(“从不记仇”,于是,不计较党的迫害,只感激党的“平反”;“从不整人”,于是,不会当真与贪官污吏过不去。)

有人批评朱镕基只骂不管,确有几分道理。制度的局限性,也衍生人的局限性。朱镕基的“治国之道”,不脱人治痕迹。比如,朱上任之初,抓民航“正点”,提出的方法是:“抓正点服务,不是搞一个专门小组就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党政一二把手直接抓,才能见成效。”殊不知,这种由“一二把手直接抓”的土办法,只会产生“一阵风”的效果,抓抓停停,因人而废。

据知,作为对朱镕基的“较劲”和“反击”,就在《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的同时,现任中共总理温家宝再次宣讲“政治改革”。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温声言“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变以党代政,改变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温的“政改”言论,似乎比朱镕基更进一步(并未超越胡耀邦、赵紫阳)。然而,依然是言论,而非实际行动。这使温与朱对峙于五十步与一百步的距离内,于事无补。

朱镕基退休之际,曾有“不谈工作、不立传、不题词”的诺言;如今,出版“讲话实录”,其间,郑重其事地通读和修改两遍,并“亲自指导”编辑和出版工作,莫不就是“谈工作”?莫不就是“立传”?自相矛盾的朱氏人格,处处可见。

据说,《朱镕基讲话实录》上市后,掀起“热卖”,形成一波“朱镕基热”;是否“热卖”?我们不得而知。但该书在国内舆论界刮起一股热潮,倒是不虚。仅此一点,就已经把“江朱时代”的江比了下去。因为,无论是江泽民的《文选》还是其他所谓“著作”,都从未引发过任何热议,其轻其浮,如过眼云烟。

顺便一提,“讲话”二字,在这里,是典型的中共式“文法”。在中文里,“讲话”,原本如“说话”、“谈话”一样,都是普通动词;之于会议,有“讨论”、“对话”、“训话”、“发言”、“演讲”等正式用语。从共产党开始的“毛式”语言,把“对话”、“训话”、“发言”、“演讲”等动词,一律改造为“讲话”,是对正统中文的扭曲;而所谓“发表讲话”,更是重叠式语法错误。

如此,又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共集团,这个由德国人和俄国人混血的“马列主义”怪胎,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强加于中国人民的外来政权。

(2011年9月20日)

本文留言

作者陈破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