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的肉能降价吗?

这两天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公布的CPI涨幅超过6.5。这事儿其实也不用说这么多,物价在那里摆着,哪怕是不知道CPI的具体数字,自己的钱包厚度总是知道的。而这段时间涨价幅度最高的就是猪肉,以至于人们又想起来那个根据《西游记》人物关系所编出来的笑话:大师兄,二师兄的肉比师父的都值钱了。当然,说这话的是沙和尚。

看着物价这么上涨,发改委出来说话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先生出面说明,物价这么涨是最后的疯狂,具体是这么说的:“下半年的整体态势是食品类价格要稳中趋降。7月份上涨6.5%可能是今年年内物价上涨的一个高点,8月份翘尾因素会快速下降0.6个百分点;从8月份开始整体的物价走势是稳中略降的态势,下半年的物价走势要比上半年乐观。”

对于领涨的猪肉价格,周先生认为不可打压,这是因为“我们不能够通过大量抛售国家的储备或者进口猪肉来打压国内的生猪价格,因为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户得到了实际的收益。而从扶植生产这个角度,既要维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要维持市场的稳定。”

至于说是不是物价拐点,专家的看法经常与常人不同,咱们可以先分析一下猪肉价格高了之后,是不是养殖户受益,以及有没有可能降价。

一种商品上涨了之后,生产者会不会从中受益?一般来说这是肯定的,至少从账面上可以受益。养殖户的生猪出栏价格肯定是上涨了一部分,说是有所收益也是对的。但我们也要知道,这种价格上涨更多的因素在于生产成本的上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基础物资价格都大幅度提高,运输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国际油价早就跌了下来,但中国的油价则一直没有降低。这些因素都推高了物价上涨的水平。

而且物价上涨的另外因素是通胀一直在继续,并未见到有减弱的趋势。虽然周先生认为全球流动性过剩是本轮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但中国的汇率并非是开放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少实在很难说。国内通胀的因素更多的是因为货币超发。我们有着巨大的外汇储备,这是企业出口换汇之后,与银行兑换了人民币,这部分人民币在国内没有对应的商品,因为商品都已经卖到国外去了。于是,这部分人民币就等于是超出市场供应的那部分钱,间接的推高了通胀。

物价居高不下的几个因素在下半年是否能有所改善?我看这不太可能。油价等基础物资价格有可能下调,但这个有滞后效应,不会当时就表现在物价上。下调幅度有多大也很难说,因为这是一种垄断利益,我们无法对其施加压力,使得其价格真正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国内的货币超发不会停止,国内没有可吸收大量超发货币的商品,必然会推高物价的上涨。

所以,就猪肉这个单一商品而言,价格是有可能下降,但对于整体的物价水平来说,要说到了什么拐点,那是打死我都不信。而所谓的“猪肉涨价使养殖户受益”的说法,并未在其他领域得到表现,我们还记得今年已经有太多领域的生产者被要求限价了。实际上这话的意思更有可能是无法对这种情况进行控制的说辞。

要想抑制这种通胀,可能最好的做法是开放汇率,释放国内的购买力。但这个可能就已经不是经济问题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石兆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