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子女学校的超先进设施
在中共“打江山”出身的元老群体中,真正称得上有文化者寥寥无几,但他们却非常明白建设和巩固红色政权需要“苏维埃加电气化”的道理,所以自夺取大陆政权的那一天起,即把培养自己的子女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随着中共政权进驻紫禁城后,原来延安的干部子女学校更名北京育才学校,并新建立了一O一中学,仍是专收干部子女。另外,北京军区将原来的“荣臻学校”更名为“八一学校”,中央军委建立了一所“十一学校”,中宣部系统亦建立了一所景山学校。这些学校享有特权,当年的教学及各种生活设施之先进,就是四十五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平民学校也仍未达到。
当时育才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地方司局级以上干部子女;八一学校、十一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军队师级以上军官子女(八一学校的地位更高);景山学校则是党内知识分子的子女云集。而一O一中学的学生成员比较复杂,一种是“中共烈士”子女,如秦邦宪之子秦铁、毛泽民之子毛远新,另一种是父母被派驻外地工作的干部子女,还有一种是父亲在历次路线斗争中失势甚至丧命的中共干部子女,如高岗的儿子高轩──至少在“文革”前,共产党整它自己人的时候似乎是不殃及子女的。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由于进城以后的中共政要们大都对自己的孩子比较溺爱,所以许多人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到设在郊外的八一学校和一O一中学寄宿,于是就自然在北京城内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里打主意。北京有名的师大附小,陆续接收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薄一波、李先念等人的后代,城内最好的中学如男四中、男八中、师大附中、师大女附中等学校更是中共高干子女们云集的地方。
高干子女们入读哈军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由于国际冷战的存在,毛泽东“居安思危”,中共把相当多财力花费在“国防建设”上,同时刻意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现代国防事业的接班人。
一九五二年,毛泽东、周恩来曾亲自电令大将陈赓主持,用“最快的速度”创建一所军事工程学院,以加速培养“自己的现代化军事指挥人才”。于是,陈赓大将手持万岁以及九千岁的钦旨,强令全国军队、地方各个有关部门为其开绿灯,结果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在哈尔滨建成了中共自己的“黄埔军校”名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根据当时国防部长彭德怀的一份报告披露:“到一九五八年,这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军事院校”。当时中共高层的毛、刘、周、朱等人梦想将这所军校逐渐扩展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院校。后来,这所学校在林彪的主导下,被分散成几个分门别类的军事学院,主体部份则南迁长沙,更名为国防科技大学,地位大为下降。但它在五、六十年代里陆续送出的大批毕业生都已在军队及地方重要部门担负重要工作。而其中有高干背景的一批,大部份都成为军队师级以上,地方司局级以上的党、政、军要员。
另外,由于毛泽东曾一度指社会科学为“伪科学”,加之中共“科技兴国”的宣传,使得那个时代的高干子女即使不进哈军工,也要进清华这样的名牌工科院校,进文科和往其他门类院校的为数甚少。毛泽东的子女李纳是个例外,她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直到“文革”开始,中学毕业后,高干子女们的主要集中入读哈军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批大都就学于与国防工业有关的系和专业,所以他们毕业后也多直接进入了军队或国防科技部门。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高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