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两个月前发布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方政府在3月底前公布房价调控目标。至本周二,已有七十个县市公布了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大都是“涨”声一片,除北京市明确表示要“稳中有降”,其它城市都提出与GDP挂钩,预计今年房价仍有8%以上的升幅。媒体质疑地方调控目标,却未触及中央政策。
1月26日发布的《国八条》要求各地方政府在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房价调控目标。至本周二,已有北京、上海、贵阳等七十个县市公布了2011年的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大都为增加10%左右。其中上海市政府宣布2011年度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要低于年度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而上海确定今年GDP目标是8%左右。深圳及广州周二公布的房价涨幅虽然也低于本年度GDP增幅。但前者今年GDP增幅为10% 左右,后者是11%。意味着房价有相等的上升空间。
北京周二晚公布的今年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则提出价格与去年相比要“稳中有降”。北京市住建委负责人称,稳中有降,显示出市政府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的决心。
去年中央出招调控楼市,至今已近一年,不过政策调完又调,楼价却升完再升。深圳的张小姐原计划在当局公布调控目标后买房,但发现房价还在上升中:“还是在涨,没有跌,只是说涨幅缓慢了一点,还是涨了10%左右。”
网友对公布的控制房价目标不满,认为当局只是“加价幅度”的承诺。网友“随风而飞”写道:房价控制目标成了涨价目标,按照这个涨价目标,一些城市房价非但不能降低而且还要涨价,确定如此房价控制目标不仅不能降低房价,反而成了助推房价上涨的新推手。
房价控制目标引起媒体关注及评论。《广州日报》刊登了一篇冯海宁的文章称,一些地方政府公布的房价调控目标让人失望。“国八条”要求公布的房价调控目标,指的应该是“限价标准”,但在很多地方却变成了“涨价标准”,给了市场强烈的涨价暗示,偏离了调控初衷。
不过,没有人评论中南海决策层应否承担责任。星期三发行的《香港经济日报》分析指,在供求失衡和楼价上涨预期持续的情况下,内地楼市有“蓄价待涨”之势。而楼市调控成效不彰,也影响中央政策权威。该报另一篇文章说,中央今年要求地方政府提出全年楼价调控目标,原意是要求地方负调控楼价重任,但地方却将楼价和 GDP挂钩,变相允许楼价上涨。若中央对地方继续忍气吞声“河蟹”了事,无论再多出几轮调控措施,恐怕都难见成效。
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方先生表示,地方政府只是收紧买楼资格,没有控制地价:“资格审查条件很严格,现在也是有价无市。成交肯定少,也需要一个过程,就说暂时一下子还跌不下来。网上也写了只有北京是降。开发商主要是以卖房子为主要,可能现在还处于相持的阶段。”
湖北一位房地产行业人士称:“房价根本没往下降。你买二套房设了规定,但是那些要买房的人他还是要买,他就会用其它人的名字买,如果他投资的话,他投资需要。问题是需要买房的人多,因为拆迁的比较多。像我现在会所这个地方要拆迁的话,就给的拆迁户差不多接近八九千块钱一个平方。”
也有地产界人士对房价继续保持乐观,认为卖地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土地就那么多,政府又在里面拿大头。开发商也是赚大头,但是他还没有政府挣得多。房价怎么能下来呢?你下来政府认为他手上没钱了。他(政府)财政的大部分,国税他交出去了,地方政府要钱,要钱从哪里来?就从地上面来。不会跌,土地就那么多。”
据报,多数二三线城市在执行限购政策问题上态度也不坚决。例如,石家庄在出台限购政策的时候,直接规定了限购的有效期到2011年12月31日,这就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限购政策不会在该城市存在太久。
《21 世纪经济报道》引述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李伟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土地市场将会出现大幅度的交易量下滑,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不愿意低价卖地,也有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是拿地减少的原因。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一季度各地政府都在忙于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指标。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大规模增长,减少了商品房用地的供应速度和供应规模。
- 关键字搜索:
- 中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