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牛市”“万点论”都是鬼话

 2011-03-21 15:1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我从来没有仇视过牛市,尤其是牛市。相反,我和大家一样,发自内心地喜欢它,尤其是很大很大的牛市。

不过,我更喜欢基于经济实质性增长和公司业绩持续成长的牛市,而不是基于投机的牛市。很遗憾,目前市场上正在流行并在不断发酵的大牛市论,我就不太喜欢并深表怀疑。

龚方雄的脆弱逻辑

大牛市论的代表人物,一位是来自摩根大通的龚方雄,已经大名鼎鼎;另一位则是出身于本土券商的董高峰,一直默默无闻。

对于龚方雄,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在猜测政策动向方面,他确有过人之处,也因此而闻达于市。2008年关于4000亿刺激计划的预测,堪称其登峰之作,事后获得验证,但也同时引发媒体对他在高层是否有“深喉”的怀疑。

这一次,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他又适时地喊出了大牛市,其基本逻辑主要有两点:今年不确定性较少;金融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仔细分析,这两个理由都没多少说服力,但却极具欺骗性。所谓“今年的A股不确定性较少”,其实就是说今年确定性较多。但是,确定性较多,就一定会上涨吗?

对此,必须认真分析今年面临的这些确定性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确定性。目前我能够看到的确定性有:通胀、货币紧缩、楼市调控、经济增长放缓、资金面紧张、市场扩容……

在这样的确定性之下,打死我也不相信大牛市正在悄然来临。至于金融类股票的低估值,更不会成为大牛市的逻辑起点。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金融类股票的低估值有低估值的合理性,仅从估值本身出发,也会发现这种逻辑的易脆之处:从2008年雷曼崩塌到现在,银行、保险基本上都处于估值的历史低位,而且业绩增长都同样强劲,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一场大牛市?

逻辑虽不堪一击,但龚方雄的讲话却透着高明和老到。他说:“大牛市有一天会像2005~2007年一样卷土重来。”“有一天”究竟是哪一天,估计只有鬼知道,这是其一。其二,龚方雄表示:“不过A股历来是由散户主导,一些基金由于缺乏投资远见和勇气,也沦为大散户。”这句话更加狡黠,首先,他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用的是激将法,意思是,如果你们不做多,那就是没有远见,没有勇气,是大散户;其次,如果激将不成,大牛市没来,那责任也不在他龚方雄,而在那些没有远见的基金经理们。厉害吧?

万点论的虚妄

比起高明而老到的龚方雄,来自东北证券的董高峰就显得“年轻”了许多,可谓“少年英雄”。他不但把时间说得很清楚(未来10年到15年),把大牛市的点位也整出来了(万点)。

平心而论,董高峰的逻辑要比龚方雄的更有力量一些。他研究出了美日韩历史上发生大牛市的逻辑起点——居民资产配置生变,并进而从这个角度论证了中国股市要到万点的可能性。

一位资深分析师帮我算了一算,从经济基本面着手分析,未来10年,如果GDP每年增长7%,上市公司业绩每年增长10%并不算过分,10年业绩即是现在的2.6倍。再如果,当前市场估值(3000点)处于合理水平的话,10年后,3000点的2.6倍就是7800点,离万点不远了。

但问题是,如此上涨,需要很多这样的“如果”,退一万步,即便这些“如果”成真,我们也无法预见未来10年会发生什么别的事件,当前全球市场不就遭遇了日本地震了吗?

所以,从长期来看,逻辑上这位“少年英雄”有可能是对的。但对中短期的市场操作而言,这种报告又有什么意义呢?纯属投机,纯属鬼话,更何况这还是10年、15年这样的长期。

我深知,现在分析师太多,但要冒尖太难,所以撰写报告往往夸大其辞,希望引起轰动效应,如果真的对了,即可一战成名,如果错了,大家也会很快把他忘掉,他也没有什么损失,无非就是继续默默无闻而已。

今年没有大牛市

说到这里,不要以为我对市场充满悲观,只是没有那么乐观而已。我之所以反对这种大牛市论和万点论,并不是担忧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否承载万点之重,主要是因为,这种论调充斥着投机、冒险和不负责任,对构建健康、成熟而久远的资本市场也没有任何好处。

真正的大牛市不是喊出来的,靠几个牛人甚或几家大机构嚷嚷几声也不行。在我看来,大牛市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很多的驱动力,其中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经济增长要确定,既要有速度,也要有质量,这将在宏观上决定公司的业绩成长水平;二是货币要宽松,至少不能紧,这直接决定市场资金面的状况。

但从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和能够理解的程度看,今年是不会有大牛市了,但会有些结构性机会。先看看经济增长吧。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经济逐季下行,通胀则逐季上行,这种剪刀差走势,正在描绘一条滑下滞胀的曲线。在温总理的政府报告中,也将未来5年的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虽然这一数据并不低,但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从高到低。

当然,在经济放缓的同时如果能够成功转型,确实会给市场提供一个“核动力”,但对经济转型,只会牧歌式的幻想是远远不行的,其复杂性和艰难程度,将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至少在今年,我不认为市场已经相信转型一定会成功。

至于货币政策,有人争辩说,经过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3次加息,紧缩行程至半,紧缩空间十分有限。不错,从空间上看确实如此:即便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到22%,也就只能再提5次了(每次50个基点的话);再看利率,以今年CPI目标4%为基准,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再加4次(每次加25个基点的话)就可以结束负利率状况了。

显然,这种逻辑严重忽视了紧缩的累积效应,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紧缩,我们不能只看空间,还要看时间。而从紧缩的周期来看,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次漫长的紧缩。因为,中国的很多经济问题,比如通胀、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紧缩来解决,而且不能急于求成。

不过还是不断有人在怀疑中国紧缩的决心和能力,他们总是想起2007年开始的那次夭折了的紧缩(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但开始于2010年的这次紧缩真的不一样了,尤其是国际环境,已经明显好于2008年,完全可以支撑中国持续紧缩下去,1年、2年,或许会更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投资者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