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境内媒体的编剧能力一流是有历史的(图)

 2011-02-10 20: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著名小说家肖洛霍夫

向来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共产党,对诺贝尔奖多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北京大学的红卫兵曾批判道:诺贝尔文学奖,名为文学奖金,实际上却是国际反动资产阶级网罗走卒,收买败类的政治工具。法国资产阶级作家萨特一语道破了它的反动本质。他说:这是“一种保留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徒的荣誉。”从一九〇一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以来,中选人物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宠儿,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红代会新人大公社沙杨桂《东方的叛徒历史的罪人》,《文艺革命》第二期,1967年7月8日,首都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联络委员会文艺分会主办)

身为苏共中央委员,苏联著名小说家肖洛霍夫,其藉由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且乐意接受奖金的事件,当时国内几乎所有报刊都发表了批判肖洛霍夫的文章,红卫兵报刊上还发表了许多讽刺肖洛霍夫领诺贝尔奖金的漫画。

1966年5月,肖洛霍夫访问日本,听说中国正批判他,肖洛霍夫一笑置之,悠悠然钓鱼去了。数日后,一记者问: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说您是“叛徒”的文章,您如何看?肖洛霍夫答:对这个嘛,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用一句俄罗斯谚语来说就是,任凭野狗狂吠,马却安然向前。(日本《朝日新闻》1966年5月15日、27日)

面对肖洛霍夫的淡定,红卫兵急着批判道:“1966年5月,肖洛霍夫访问日本,在访问期间,大放其毒,丑态百出。……他对中国人民对他的叛徒嘴脸的揭露和批判,恼羞成怒,暴跳如雷,肆意污蔑,恶毒攻击。肖洛霍夫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这个叛徒已经坠落到何等地步!”(《送瘟神——全国111个文艺黑线人物示众》,原中国文联批黑线小组1968年9月编印)

这个历史事件在现今,只是换个形式不断上演,只要没和共产党沆瀣一氣,在国内媒体被称呼“叛徒”和“反华势力”是常态;在海外表现“淡定”,回到国内的宣传文件中,成为“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之类的相反情况,是宣传的需要。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编辑整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