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著名小说家肖洛霍夫
向来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共产党,对诺贝尔奖多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北京大学的红卫兵曾批判道:诺贝尔文学奖,名为文学奖金,实际上却是国际反动资产阶级网罗走卒,收买败类的政治工具。法国资产阶级作家萨特一语道破了它的反动本质。他说:这是“一种保留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徒的荣誉。”从一九〇一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以来,中选人物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宠儿,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红代会新人大公社沙杨桂《东方的叛徒历史的罪人》,《文艺革命》第二期,1967年7月8日,首都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联络委员会文艺分会主办)
身为苏共中央委员,苏联著名小说家肖洛霍夫,其藉由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且乐意接受奖金的事件,当时国内几乎所有报刊都发表了批判肖洛霍夫的文章,红卫兵报刊上还发表了许多讽刺肖洛霍夫领诺贝尔奖金的漫画。
1966年5月,肖洛霍夫访问日本,听说中国正批判他,肖洛霍夫一笑置之,悠悠然钓鱼去了。数日后,一记者问: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说您是“叛徒”的文章,您如何看?肖洛霍夫答:对这个嘛,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用一句俄罗斯谚语来说就是,任凭野狗狂吠,马却安然向前。(日本《朝日新闻》1966年5月15日、27日)
面对肖洛霍夫的淡定,红卫兵急着批判道:“1966年5月,肖洛霍夫访问日本,在访问期间,大放其毒,丑态百出。……他对中国人民对他的叛徒嘴脸的揭露和批判,恼羞成怒,暴跳如雷,肆意污蔑,恶毒攻击。肖洛霍夫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这个叛徒已经坠落到何等地步!”(《送瘟神——全国111个文艺黑线人物示众》,原中国文联批黑线小组1968年9月编印)
这个历史事件在现今,只是换个形式不断上演,只要没和共产党沆瀣一氣,在国内媒体被称呼“叛徒”和“反华势力”是常态;在海外表现“淡定”,回到国内的宣传文件中,成为“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之类的相反情况,是宣传的需要。
- 关键字搜索:
- 境内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