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对友人开玩笑说:“什么时候当你在报纸上看到"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时,得赶紧把你手上的股票出掉。”照理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CPI一路走高,到现在负利率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如果普通老百姓继续持币,则自己辛辛苦苦挣下的储蓄眼看着会被通货膨胀蚕食,这时大家本能的反应一定是把自己手中的货币换成股票等风险资产以抵御通胀,即所谓“刘翔和CPI”说法的由来。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与普通老百姓本能的反应相反:当主要由大米、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构成的CPI剧烈上涨时,恰恰是一轮货币扩张周期临近终结、货币政策即将转向收缩的时候,这时如果因为持币恐慌而选择入股市的话,很可能会成为套牢一族。
中国从2008年底开始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闸门大开,2009年新增信贷9.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则超过25%。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货币是商品交易媒介,货币供应的增加除了满足实体经济增加的商品劳务产出的交易需求外,多余部分一定会带来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换句话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应大体等于GDP增幅和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幅度之和。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2009年中国的GDP增速是8.7%左右,而全年CPI为负,上面的公式显然不对。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货币另外一个重要属性,即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提出的货币“流体均衡”性质,按照周其仁教授的说法,是“货币似蜜”。
在货币似蜜的情形下,新增的货币投放到市场后,像具有黏度的蜂蜜一般,在不同性质的资产和商品中流淌,并最终推高所有资产和商品的价格。本轮货币超发后,“如蜜”的它不是立即冲高实体商品的价格,而是首先寻找货币吸纳能力最强、流动性最好的资产领域:证券市场。
2008年末以后天量信贷放出、M2增长率快速冲高后,A股市场首先反映,从2008年十月份到2009年8月上证指数从1664点涨到3478点,虽然后来反复震荡,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结构性牛市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年底,其间,还被IPO、增发、配股、可转债、印花税、券商经纪佣金等“失血性因素”抽走了大量资金,成为货币的巨大吸纳器。但股市终于见顶,其吸纳超发货币的能力随着熊市的到来而衰竭。
货币在进入股市的同时,也进入了货币吸纳能力同样很强、虽流动性稍差但保值性更好的房地产:2009年全年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基本都涨了一倍,一手房和二手房的销售额达到6万亿元以上。虽然2009年中国全年的CPI为负,但这绝不是我们的经济对超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免疫,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房价快速上涨在催发民怨之后,终于迎来了重拳调控。虽然房价没有下跌,但过剩的流动性显然不喜欢在这种氛围下继续大肆炒作房地产,因此只能继续寻找出路,从炒作资产转向炒作商品,从石油、黄金开始,到铜、铅、锌、稀土、翡翠、古玩……总之,只要具有稀缺性就能成为炒作的理由。
然而“如蜜”的货币破坏力也堪比洪水,席卷之下,从“豆你玩”到“蒜你狠”“苹什么”“糖高宗”,CPI让人焦虑不堪。钱包干瘪速度的加快也终于让那些后知后觉的老百姓醒悟过来要和刘翔赛跑了,一头冲进股市就成了资产泡沫可怜的买单者,2007年如此,2010年同样如此。
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破坏力极大,而且会造成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自我加强,因此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可能容忍通胀高企。治理通胀的核心在货币政策,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都是稳健货币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伴随着今年中国政府将“控制物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08年末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此终结、转向。靠资金推动的A股市场面临“断炊”窘境。更何况,利率提升以后,我们那些靠高财务杠杆运行的上市企业效益也将露出原形,正所谓“米价上天、股价入地”。
考虑到从货币供应到CPI价格上涨的传导期在18个月左右,2010年中国M2增速依然在接近20%的高位运行,仅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小,所以,股市被套的朋友们可能还真需要有些耐心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