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孤独是留学的必修课
刚到英国的那一天,短暂的热闹之后,到机场接我的朋友便匆匆返回了自己就读学校的城市。我的Studio(英国一种单间配套的宿舍,包含卧室、厨房、个人洗浴设备)里面,没有舍友,没有平时在家爸妈做好的饭菜,只有朋友们给我提前买好的生活用品和足够我吃上一个星期的食材。要知道,英国的大学是没有食堂的,想要填饱肚子,除了自己动手做没有第二个选择。初到英国,我就收到了生活给我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做饭。
在那个环境下,我也只能拿起新鲜的食材,开始模仿妈妈的样子开始做。那是我到英国的第一顿饭,我的战果是肉咬开里面还是鲜红的,蔬菜也依旧脆爽如初。
好在,我天性乐观开朗,虽然吃了一顿“生”饭,并没有因此就被生活所打倒,因为我知道,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还有更多更难的课题等待着我,煮饭只是这一切的起头。第二天再做饭的时候,我就提前把在网络上搜寻到的菜谱打印出来,贴在厨房的墙上,照着菜谱上的程序依样画葫芦。尤其在起锅之前,每一道菜,我都尝过,熟了,才装到碗里。
按照这个方法,我的厨艺进步得很快,从最开始的炒青菜、炒土豆,到后来的糖醋排骨、红烧肉、水煮鱼,我都弄得像模像样。到后来,做饭甚至成了我排解学习压力的方式,在被论文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给自己做一个Cheese Cake,或者烤点Cookies,一边揉面粉一边还能在脑海里梳理思路,比一直坐在图书馆里来得有效得多。
承受孤独是留学的必修课
留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课题其实不是学术研究,也不是做饭,而是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如何面对那些一个人的时光,面对孤独。
在很多人眼里,留学生的生活,该是五彩斑斓的。随便翻看一个留学生的博客,或者个人主页,都可以看到一大叠周游列国,或者和留学生朋友一起聚会的欢乐照片,孤独又从何谈起?其实真正经历过留学的人都知道,我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所以,博客、个人主页展示的永远只是那些开心的片段,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在学校,我们还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可是一回到宿舍,除了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没有舍友,更没有亲人,手机也几乎从不响起。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没有人对我们挂念,也没有人对我们关怀。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一根网线,只有在网络里,我们才可以跟国内的朋友、亲人对话。
每年的圣诞节,这种孤独的情绪会大规模地爆发。圣诞,在西方人的眼中犹如我们的春节,每个人都赶着回家过节,只剩下留学生,孤独地无处可去。去年圣诞,我还倒霉地碰到家里的下水道堵塞。圣诞节,连超市都是不开门的,更别妄想会有工人上门维修。在冰天雪地的后花园,工具怎么都撬不开构造复杂的管道,我只得脱了羽绒服穿着短袖T恤,手上裹了塑料袋在满是淤泥的沟渠里摸索。那个时候,觉得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真是很难名状。
现在回头去看曾经经历过的孤独,也小小佩服了一下自己的坚强、独立。原来,孤独练就的是独立的本领,是内心的强大,还有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勇气。这是留学生活教会我的重要的一课。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海外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