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特约记者李元翰综合报导】据中共国家统计局12月11号发布的数据,食品价格上涨把通货膨胀率从10月份的4.4%,提高到11月的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引起海内外严重关注,中国央行10号再度收紧银根。国内专家指出,未来通胀水平会持续高位。而通胀恶化加重了平民百姓的生存压力。
国家统计局11号公布,1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5.1%,这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创下的最高涨幅。11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4.7%,蛋类上涨17.6%,水果上涨28.1%,18种主要蔬菜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11月物价的涨幅确实出乎很多人意料。上个月,国务院已下发16条措施,行政干预物价上涨。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说:「消费物价指数正常的情况应该在1-2%,我觉得3-4%还是可以的,但是4-5%就比较严重了,要到6-7%那就更严重了。」
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疯狂上涨,加剧了民生压力,也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许多平民被迫沦为「菜奴」。
为了给孩子治病在北京居住了3年的余先生说:「我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这些东西都在涨价,北京当地人都承受不了,何况咱们外地为了孩子治疗啊。」
当局有限的调涨工资和补贴,赶不上物价上涨。内地的日用品价格甚至超过了香港,近来,深圳等地家庭主妇去香港购买粮、油、糖、酱油等物品,正在日益增多。
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程晓农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对通货膨胀感觉压力最大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包括那些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退休者,很多人本来就处在勉强的收支平衡边缘上,物价这么一涨,涨个20、30%,很多人除了节衣缩食再没有办法了。」
上海的艺术工作者小田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说,以前烦恼房价高不可攀、买不起房子,最近几个月又加上吃的东西一直涨价,生活消费太贵,让人缩衣节食的都快得忧郁症了。
程晓农博士说:「我就看到有媒体采访,一对老人在说他们原来每天是勉强一天吃三顿,现在已经吃不起三顿了。我刚和国内一些朋友通电话,他们告诉我现在到菜市场买菜,挑一颗白菜手里还要哆嗦半天、算计半天,就别说买别的了。」
通货膨胀导致老百姓的财富不断缩水,与此同时,中共政府的财政收入却大幅度增长,「国富民穷」、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截至今年10月,全国财政收入7089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536亿,增长21.5%。按照惯例,超收收入除少量作为预算基金外,大部分都要当年支出,截至10月份时还有23000多亿待花,再加上超收的万亿,在今年最后两个月政府有超过3万亿需要花掉。
原《人民日报》编辑吴学灿说:「一方面政府的税收收入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的数量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相对越来越低,物价越来越高。说白了,就是政府和官员越来越富有,老百姓越来越贫穷。」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预期,明年上半年中国通膨会更加严重。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说,长期的货币超发,结合目前整个社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发当前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据央行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超发货币近43万亿。12月3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这表明刺激政策正式退出,遏制通胀成为重中之重。
10号,央行今年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限制贷款。彭博新闻社说,CPI指数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涨幅,加大了中国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不过,香港《明报》指出,加息不加息,中央陷入两难。虽然收紧银根、加息可以抑制通膨,但同时会导致经济活动即时减慢,最恶劣的情况还可能是通胀没有压下,经济已经陷入低迷,变成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困局。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