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FII越来越热,证券市场的“南水北调”彻底取代了港股直通车。
所谓小QFII,即在港募集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市场。无论是小QFII的“南水北调”,还是港股直通车,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不过在国际化的效果上,“南水北调”要比港股直通车好得多。
港股直通车是让内地的外币持有者多个投资的渠道,以免内部外汇压力过大,把外汇看做祸根,把祸水引导到其他地区了事。港股直通车对改革我国的货币发行体制没有根本触动,也无助于国际社会接纳人民币,是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投机举措。此举与开放内地投资者投资B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损害内地投资者的行为。港股直通车还没开,港股已经闻风而动股价节节升高,被取消是理所当然。
小QFII完全不同,是在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的前提下,使境外的人民币持有者拥有投资渠道,这样人民币才能受到贸易结算方的欢迎,否则人民币在境外就是一张不能购物、不能投资最终也不可能有人储存的废纸,人民币国际化沦为空谈。事实上,小QFII与创设国际板本质上相同,都是为了拓展国际投资者的人民币投资通道,使人民币资产价格在境内外逐渐趋于一致。就市场而言,“南水北调”是将境外的人民币引到内地投资市场,而港股直通车则是引内地的资金进入香港投资。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将预先抬高香港的股价中枢,而后者将拉抬内地的股价。
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大公司股价可能获利最大。截至12月2日下午收盘,恒生AH溢价指数盘中高见96.90,低见94.91,全日报收于95.24,上涨0.01或0.01%,指数显示A股股价整体比H股股价折4.76%。在63只可比的A+H股中,出现倒挂的个股有20只,A股较H股折价两成个股至7只,多为大盘银行股,其中中国平安折价28.60%,招商银行27.36%,农业银行26.31%,中国人寿为22.24%,建设银行为21.12%,鞍钢股份-20.78%。如果通过小QFII“南水北调”缩小折价,那么中国上市的大型银行,在未来两年地方政府平台坏账逐渐暴露的过程中,就有了足够的支撑力。
小QFII起始时规模将远远小于现有QFII规模。截至10月底,证监会批准了103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外汇管理局批准了95家QFII的外汇额度,合计193.2亿美元,其中90家QFII已经开始投资运作;QFII账户的总资产规模约为3093亿元,持股市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1.42%。
有消息人士透露,小QFII或将以试点形式分批推出,首批获得资格发行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的在港金融机构很可能有五六家,规模合计100亿元左右,首批获得资格的小QFII很可能在中资券商和基金公司中各选2至3家。
在香港等待套利的资金远不止100亿元。有报道表示,有6400亿港元热钱,伺机进入内地投资。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在上述资金里面,有2200多亿港元,是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银行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香港的银行将海外存款调回用于应急、周转。而到2009年第二季度,香港股票市场回升,去年全年有5000多亿港元,来自海外的投资资金,兑换港币买港股。其中就有3500亿港元,是内地的国企与民营企业上市或增资扩股的资金没有调回内地。上述这些资金并不是热钱。
6400亿港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通过地下渠道有多少资金来往谁也说不清楚,不确定的风险才是真正的风险。香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将越来越多,进入香港兑换成人民币的货币也将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现象,否则,香港就不可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金管局不必辩解,内地有关部门也不必紧张。现在重要的是,双方紧密合作,对于资金量与交易的规模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一手打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闸门,这是一条不归路,走通了全盘皆顺,走不通全盘皆输。此时,必须有全面的应对之策,资金流引导到哪里,是债市还是股市,或者是房地产市场?有必要坚持两条:一是抑制热钱,防止短期的外汇套利交易泛滥;二是继续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南水北调”,用小QFII等方式把资金引导到内地股市与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
我国上百万亿元的资本等待在证券市场兑现,驻扎在香港的资金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金融大鳄不听招呼,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指东打西。我们希望这些资金进入蓝筹股,这些资金恐怕对中国的房地产、消费与新兴产业情有独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叶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