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孟子认为人的天赋本性是善良的,本性内涵有仁、义、礼、智的美好因素,并非外界铄我也,就是说不是外来所起的作用,是固有的。
战国时代,荀子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天生好利、好色、疾恶等情欲。其本性顺人之情,必然要争夺、犯乱及残暴的行为,必须透过教育来教化以消除恶的思想,才能于人为善。
战国时代,告子提出本性无善恶,认为人性无分善与不善,像水的无分东西一样,他说人生下来只有两种欲望:一是求生存,要活下来;一是要生殖求繁衍后代,故称“食色性也”。故而人生下来后,除了幼少年时期由父母供饮食活命外,青少年之后要靠自己去劳动来养活自己,然后成家繁衍子孙。以上各种知识,都经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去获得,尤其是社会上的教育更为重要。而社会教育的效果,可从孩子身上得到验证。
五○年代,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工人大军的重要性大增,当时问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做什么?”很多孩子便回答要做工人、工程师等。
六○年代中期至七○年代前半期,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最残酷的年代,一群群“红小兵”羡慕“父亲英雄儿好汉”的口号,也去揪斗所谓“黑五类”孩子,恶毒的咒骂、任意侮辱,甚至拳打脚踢,揪着脑袋去撞墙,以目睹血流如注为乐,这种失掉人性的行动,就是社会上揪斗黑五类的实情。
八○年代,经济飞跃成长,有钱人和高官多以高级轿车代步,有些小县没有分到高级轿车,就纷纷打开小金库去买车享用。还有一些公司或工厂赚足大把银子,成了大款,于是奥迪、宾士、宝马等名车随处可见,更引起了小学校门口的口水战。
每当放学家长开车来接孩子时,孩子们便会七嘴八舌的说:“我家是奔驰”、“我们是宝马”、“稀奇啥,我坐的奥迪”、“侬乱说啥!你的是老车”,吵得不开交。
到了九○年代,“包二奶”的现象发展到顶盛时期,“二奶”不仅仅是租房的散户,甚至形成“包二奶村”。那些腐败的贪官,不但贪钱,而且命中患了“老桃花劫”,不但情人成群,“包二奶”超百;有些关在监狱里的贪官还写下“桃花实录”。
孩子们在这种社会怪现象影响下,也不知不觉出现各种不堪的言行。比如说,有的小学生牵着女同学的手,对大家公开高声宣布:“这是我的二奶、这两个也是。”另一个说:“这五、六个我全包啦!”放学时也手牵手回家,真是毫无顾虑又令人担心的一群孩子。
到了最近,当有人问孩子“你长大做什么?”有的孩子回答:“要做大官,出行有人跟着,走热了有人扇扇子,下雨天有人撑伞,还有宝马车坐着去外地。”有个女孩甚至说:“我想当二奶,今天这个请吃饭,明天那个老板请我吃饭,天天都能吃吃喝喝。我还喜欢喝红葡萄酒,半杯就够了。”更有个六岁的孩子说:“我要当贪官,贪官钱多,可以买许多许多玩具,装满大箱子。”
还有的高中学生开着奥迪、奔驰车到学校对老师说:“我们有吃、有穿,又有高级轿车,什么都不用愁啦!那么我们还要学习什么呢?”老师听了口瞪目呆,一时难以回答。上述的几个人所说的,让人听了是多么寒心!多么可怕!
按照常理说,孩子本性像一张白纸,随着社会上所碰到各种色彩的因素,涂在一张白纸上,就变成乌七八糟的色彩,你能说社会教育不重要吗?人们应该有高度的警惕!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性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