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清华教授陆化普,研究交通规划二十多年,他说,中国的拥堵现在还没上档次,北京刚开始,中国的所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也就三五年,全都得进入这种状态。他建议收拥堵费,称这是新加坡最成功的经验,车速低于15公里,马上收费。超过20公里,再放行。[你支持收拥堵费吗?]
【williamhill官网 讯】堵车是个严肃的话题,因为它影响着每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面对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堵车问题,交通规划专家陆化普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收拥堵费。
中国要面临严重交通堵塞
据重庆晚报报导,陆化普是一位研究交通规划二十多年的清华教授,他认为中国城市很快要经历严重的整体性交通堵塞。在和大陆记者对话中,他谈到中国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机动车爆炸发展期。“长沙现在机动车增长率30%,有75万辆车,武汉我看了一下是100万辆车,增长率是20%,非机动车没处走,进入人行道。”
他认为,按其他国家300~500的千人机动车拥有率计算,北京可预测的数字是五年后会有750万辆车。“那会真的瘫痪。所有城市功能会瘫痪,必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机动车保有量绝对不能突破这个数,我觉得600万都不能突破,甭说700万。”
北京现在的汽车生产与销售,对整个工业的生产消费拉动了接近50%,算是支柱产业。有人认为如果要是把这个产业减少了,那影响可就大了。对此陆化普说:“不能只看眼前,如果城市交通瘫痪,不仅仅只瘫痪一个汽车工业,还会波及所有的行业。”
应收拥堵费或者尾号管理
机动车发展迅猛,他说:“这个势头取决于我们没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我们有多道防线,比如说第一道就是收拥堵费。”
他介绍外国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全智能化地实时检测每条道路上的速度,车速低于15公里就收费,超过20公里再放行。“如果这样的方法也遏制不住,那就用这个办法——尾号管理,严厉一点,就是单走双禁,双走单禁,车自然去掉一半。”
两条线根本没想过衔接
当然也有很多人想坐公交,但一听说坐地铁要在北京西直门转乘,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叹口气:“还是打车吧。”原来两条线离得太远了,换乘时要走好长的路。陆化普说,他某次去开交通研讨会,就坐这条线去,结果晚了整整一个小时。
两条线各干各的,压根儿就没在一起讨论过两条线的衔接。建完了,就设计了一个长长的通道,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到另一条线。
难到协调一下很难么?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沟通的问题,还存在利益分配的协调。比如说你这个要进入我这个地方,那不行,我有红线划定,北京13号线建之前,原来方案是要充分利用北京的郊区铁路,但是就是谈不拢,只好自己建一条,有些是信息沟通的问题,有些则涉及到部门利益。”
交通规划带来睡城问题
陆化普把北京回龙观、天通苑、通州都叫睡城,因为大家工作都在市里,离家远,时间都搭在上下班上,回家只剩睡觉时间了。
他分析,在做睡城规划的时候,也许考虑的是北京市内住房极度困难,急需疏散一部分人到外面去,却没考虑交通会不会出大问题。“由于这样一个脱节的规划模式,交通规划发现了问题,无法反馈到城市规划上面去。”
虽然现在城市规划讨论时要求做交通影响性的评价,而且必须要做,但大量项目实际上是在明确知道会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还继续建设。对于这个问题,这位教授表情挣扎,欲言又止:“这个我回答不好。”
考核机制缺乏事后评价
也有的城市建了几条宽阔的主干道,车子在主干道上很快,到了支路上,又堵住了。
他说:“我觉得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要做一些更精细的研究,因为业绩是在两三年内创造的,然后可能就调任了。后面产生的拥挤大家不会认为是那一任修了大宽马路而拥堵的,而会说现在车多了,反正当时的业绩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了。缺乏事后评价让我觉得有问题。”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