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发型师继承传统“三把刀”:我的美国梦很简单
27岁对大多人来说,或许还是身处象牙塔的花季,又或者是刚进入职场懵懂的新鲜期,而对27岁的纽约华人阿荣来说,意味着作为一家理发店的首席发型师兼合伙人的责任和一个5岁儿子的父亲角色。华人理发师阿荣的故事,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有的只是简单的奋斗。阿荣说:“我的美国梦很现实,很简单。”
从小混混到专业发型师
出生在福建长乐的阿荣,13岁就过早地踏上了社会,和小混混们打架……准确地说,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儿。他不想读书,就跑去理发店开始做学徒,谁知他还就真的爱上了这一行,一干就是14年。
现在回想起当年的选择,阿荣还觉得有些庆幸。“你不知道!那时候没有几个人做这个的,不少人对理发这个行业有偏见哦,没人看得起。当时我爷爷知道我学这个,还骂我不干正当行业呢。”
做了2年多的徒弟,成了师傅后,阿荣的手艺越来越受到肯定。一颗不安分的心加上已移民美国家人的动员,2002年,他移民到了美国。不过,不同于第一代移民孤身出国打拼,他的家族已经基本全都移民到美国了,大本营就在纽约。
父辈们的漫漫偷渡路
作为第二代移民,“偷渡”不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词,阿荣坦然的说起家族的偷渡史。他说,他妈妈是那批最吃苦的第一代移民。当年他们空手来到美国,不懂英语,全靠吃苦耐劳的精神,男的在餐馆、女的在衣厂打工,才在纽约生存下来。
问到为什么父辈们前赴后继的偷渡?阿荣哈哈一笑,毫不掩饰地说:“为了赚钱啊,以为美国遍地是黄金。”
他的父辈们鼓起勇气走“出去”,打黑工,十几年后拿出“衣锦还乡”的派头,花钱盖豪华别墅,在同乡羡慕的眼光中掩盖偷渡、打工的辛酸。
相比第一代移民的辛劳,作为第二代移民的他非常知足。他说,能够继承第一代移民“三把刀”——菜刀、剃头刀、砖头刀中的剃头刀,他的工作算是服务业中环境又好又相对轻松的了。
采访到一半,已是夜里十点多了,店里还有客人在做头发,阿荣和店里的伙计们叫了外卖,自己兑了点果酒,抽空吃起晩饭来。他说,他妈妈每天很早就得出门做工,为了不打扰她睡觉,他每天都在店里吃了饭再回家。这样也不会打扰还要上课的儿子,阿荣笑着说。
理发是我的骄傲
虽然时不时的要加班,但想到是为自己打工就很值。到自己的理发店,阿荣微笑中透出骄傲。实说,他的店面小小不起眼,不是仔细寻找似乎就要淹没在灯红酒緑的法拉盛中。不大的店面里,几面明晃晃的大镜子在视觉上把空间扩充了许多,橘红色的装潢彰显出时尚的气息,墙上各种各样的发型照片冲人微笑,阿荣一边拿着形状特别的造型工具在客户脑袋上挥舞,一边与记者交谈起生意经。
他说,来他这里的好多客人都会跟他聊聊以前苦恼的“理发史”。一位客人说,以前去美国人的理发店,剪出来的发型多半令人哭笑不得。一位年轻的女性朋友说,想去日、韩理发店弄个时髦的发型,但稍微动个剪刀都要价二三十美金以上,染烫就更贵了。中国城、法拉盛的理发店倒是多,但是琳琅满目的又叫人不知如何选择,又不能一家家的试验,这时候朋友的推荐就很重要了。说到这,阿荣自豪的暗示,他们店里来的都是回头客,手艺好才会有口碑。
问到在国内外理发的区别,阿荣说,相比在中国理发要求时尚,美国的客人更在乎发型是否简单好打理。因为在中国很多人都习惯在发廊包月洗头,造型都有师傅打理,所以发型越时髦越好。而在美国,理发不是那么便宜,工作又相对较忙,一劳永逸的发型更受到欢迎。客人一进门,他就会从客人的穿着打扮、谈吐举止上琢磨什么样的发型适合他/她。设计发型是阿荣说话的独特方式,精心挑选适合的发型,表达他的美发理念、他的快乐和他简单的美国梦。
- 关键字搜索:
-
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