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今年八月一日获准在北京大学演讲,受到广泛关注。龙应台的演讲题为《我们的“中国梦”》,是应“南方周末”之约而以“中国梦”为题而发言的。龙应台在演讲中介绍了一九四九之后,台湾人、尤其是外省籍台湾人的“中国梦”的破灭与转折。
对于龙应台此次演讲,众多媒体注意到演讲者不少直接大胆的表述,一些论点直指中国大陆政治文化中的敏感问题。比如龙应台详细介绍台湾 1979年《美丽岛》事件,而正是这一事件标志着台湾政治反对派的成熟,而最终推倒了国民党在台湾的专制统治。龙应台借机呼吁中国共产党当局容纳政治异议人士,从台湾经验出发,传播自由民主理念。通过对蒋介石政权在台湾长期经营的国民党爱国主义教育的描述,龙应台也希望就此颠覆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在中国大陆看作至高无上的爱国教育重新定位。相对于国民党的爱国主义,共产党的爱国主义也无非是一党之意识形态教育而已。从政治多元出发,一党即是一党,既不能代表其他党派,更不能将党混同于国家和故土。
龙应台也没有忘记言论自由和人权。她声言:“正因为权力的侵蚀无所不在,所以个人的权利、比如言论的自由,是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寸土必争、绝不退让的。”
龙应台是否主张统一?
从政治角度解读龙应台的演讲,意义甚为鲜明。但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读龙应台的演讲,比如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解读。从台湾的政治光谱上看,龙应台属于蓝营,原则上讲是不主张台湾独立的。从龙应台的演讲来看,也得不出她主张台独的结论。但是,她是否主张统一呢?在演讲中,她没有直接表达其立场。但字里行间,龙应台的主张却可圈可点。
在演讲结束前,龙应台讲了这样一段话:“请相信我,我对中国的希望是真诚的。但是请不要跟我谈“大国崛起”,请不要跟我谈“血浓于水”,我深深盼望见到的,是一个敢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此段话可以看作是龙应台的中国观。她没有讲她是否会同意统一于这样一个中国的怀抱中,但至少,这是她认同的中国,是她梦想的中国。那是一个开阔的、包容的中国。
血浓于水与天下主义
龙应台表示,她不在乎“大国崛起”,如果这种大国崛起只是军事、经济的成就和政治的专制。这样的崛起,将会是灾难的到来。也许,我们可以将这一视角看成是台湾的视角,是从少数族群的角度来williamhill官网 的崛起。然而,正是这一视角值得重视,因为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大国何以获得各个不同族群的认同的关键。龙应台几次提到所谓“血浓于水”,并几次否定了这一概念。受过中国文化教育的人恐怕都能够体会“血浓于水”的意涵,但可能很少人会真正深究“血”字的份量,更不会将这一成语同种族联系起来考虑。最近传播甚广的《刘亚洲中将的西部论》中提到了台湾和其他族群。他说:“台湾与大陆同种同族同文化,即使出了问题,将来也会回来。新疆和西藏是多民族,一旦出去,回来的可能性甚微。”这里的同种同族同文化是对“血浓于水”的恰当注脚。相对于其他族群,台湾人的血管里流着同样的汉族的血。不同的是,刘亚洲在此看到了种族的重要性,而龙应台强调的则是文明,是价值。换言之,通过对“血浓于水”的否定,龙应台正在超越族群观。
不过,值得提出的是,龙应台在演讲中以大量篇幅谈到她的“中国梦”的价值基座,谈到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系统,如:“礼义廉耻”。她表示,“就是这个价值系统,形成一个强固的基座,撑起一个“中华大梦”。”同狭隘的种族或族群观念相比,中国传统的儒家价值有着普世指向,也即是儒家文化中的“天下主义” 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应台通过“天下主义”的桥梁,走上了现代普世价值的大路。因为龙应台今天的“中国梦”是以普世价值为基座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龙应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