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扬州的盐商,镇江的木客。”早在清朝中叶,镇江就有了专门经营木材的客商。木客最早被解释为 “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到了清代,则把贩运木材的人统统称作木客。
1865年,镇江辟为商埠后,经营木材的客商更为增多,木材堆积成山,鲇鱼套一带成为存放木材的天然仓库。当时到镇江销售木材的各路客帮,多如过江之鲫。镇江经营木材生意的商户也多如牛毛,这些商户一般有两种:一种叫木号;一种叫本行。木号,资金雄厚,自运自销,专做批发生意;本行,代客买卖,包管包交,从中捞取佣金。关于木号,还有一种趣闻,即所有木号的招牌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店主人的姓氏,第二个字是炳,第三个字是记,家家木号都少不了一个炳字,如姓黄的开的木号就叫黄炳记,姓李的开的木号叫李炳记等等。
为什么中间都要嵌一个炳字呢?原来开木号的最忌的是火,《五行》中南方谓之丙丁,属火,火火相克就是无火,因此木号老板都以炳记为号,意思是图个吉利。到了民国以后,叫炳记的商号已经没有了,但所存商号尚有20余家,大都集中在新河桥一带。如东永兴、聚成源、裕泰仁等。这些商号共同奉行的神明是龙王,并且用檀香木精制了一座龙亭以安放神位,每年的都天会出行期间,“龙亭”照例也要出巡一番,所过之处,颇引人瞩目。
存放龙亭的地方叫龙亭会馆,在今龙亭巷内。镇江的木客不仅多,而且和盐商一样富有,因此民间都把盐商和木客相提并论,关于木客富有摆阔的传说很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木号老板为了要知府大人放宽所经营的税帖,趁知府大人的萱堂太夫人八十大寿之际,命太太亲自送去厚礼,不说厚礼之厚,单是太太从大门口下轿直到后厅,一路上都是绿色绫缎铺地,其摆阔之气焰,令人惊讶。在清代,每种木头都有名称,一般都是以木的性质和产地命名,据说有一种叫寿昌木的;却并非如此。传说寿昌是一位排工的名字,他姓丁名寿昌,年轻时即在镇江木行当伙计,专放木排,技艺高超。他能把“龙泉码单”背得滚瓜烂熟,“一目千根”,再多的木材,只凭一双眼睛就能围量出木材的根数和尺码。他还能“看青山”,所谓“看青山”,即木材在山上尚未开伐时,就可以估出这块青山有多少木码。他也是一位老练的“打鼓佬”。“打鼓佬”是行排的指挥,以击鼓为号指挥排的行动。木排从上游放排到下游,历经艰险,吃足辛苦,但也有轻松的时候,当木排冲过急流险滩,绕过暗礁隐石,到达水势平稳的地带,排工们就会悠闲自得地哼起山歌:“小小鲤鱼粉红腮,头摇尾巴摆,头摇尾巴摆,上江木材运到下江来。”青山绿水,诗情画意,人在画中,美不胜收。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闲话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