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称炼铁炉为蒸矿炉,取蒸石取铁之意。河北邯郸矿山村宋代炼铁炉高约6米,最大腹径2.7米,由砾石和耐火泥修筑。河北林岁、安阳宋代炼铁炉和黑龙江阿城金代炼炉都依山崖修建,于崖上装料,炉前平地进行熔炼操作,以节省运输和人力,炉体用硅质红、白砂石和花岗岩砌筑。河北桐柏宋代炼铁炉也用石砌,而福建同安宋明冶铁遗址的炼炉则用高岭土、黄泥和谷壳修筑。
唐宋时代修筑炼铁炉已使用了多种筑炉方式和材料。到宋代,炼铁炉的内形已接近了近代高炉,有炉腹角和炉身角,成为两端紧束、中间放宽的腰鼓状,这种炉型有利于炉气合理分布,改善炉况,延长炉龄,是竖炉发展的重大改进。考古还发现,宋代炼铁已采用石灰石及白云石作为炼铁溶剂。
从宋代起,就有可移动的“行炉”。又如江苏无锡、宜兴等地的“苏炉”、“鼓炉”,高约1米,炉膛为曲线形,他们通常用于化铁,也可以用于炼铁。中国竖炉的特点之一,就是无论炼铜或炼铁炉,熔炼或是熔化的不同工作要求,是通过炉料配比和熔炼制度的变化来实现的。
对安徽繁昌竹园湾唐宋冶铁竖炉炉内残存物的考察发现,当时使用粟炭为燃料。用木炭做燃料炼铁当时已十分普遍,而用煤炼铁早在南北朝就已有了。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徐州发现煤矿,苏轼还作《石炭行》记述此事,作有“南山粟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的诗句,显然他已能认识到用煤炼铁对解决燃料匮乏、促进冶铁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北安阳唐坡出土的9件宋代铁锭,含硫量为1.075%,显然是北方地区用煤炼铁的产物。
- 关键字搜索:
- 宋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