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被寄予改革厚望的虎年春晚导演组再次让人们失望了。因为一条来自虎年导演组的消息足以让人崩溃:允许部分演员假唱--原因是不少演员因"真唱"而频频跑调,甚至一些人气演员因此退出春晚,为了能凑齐大部分观众喜欢的人气明星,春晚导演组提出"对口型"解决的方案。
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家人温馨围坐,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电视屏幕各自期待,其间如果知晓那些看似惟妙惟肖的歌唱事实上只是装腔作势地"对口型",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有没有吃口苹果却发现半条虫子尸骨的作呕感?
如何才能保证春晚的演出质量?似乎并非"假唱"一途。但种种若隐若现的即成事实又充分说明,"假唱"确实是春晚的一种客观存在。对于此,大家本来好像都抱着理解的态度--为了"播出安全"考虑,全世界的媒体直播都要执行所谓的延迟30秒的惯例,于是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保证除夕春晚的播出安全似乎又是重中之重--但这又衍生出一个问题:一个本该其乐融融的节日狂欢,究竟是观众的观感重要还是播出安全重要?
试问,当"假唱"变成春晚的"安全套",所谓的春晚还有最起码的"性致"可言么?
急功近利,杀鸡取蛋。失望,其实又岂止一个失望所能概括得了的。对于我个人而言,虽然我对虎年春晚一早的猛烈炒作很不感冒,但俺还是希望其能走出一番新天地的,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不得不说,这是对众人美好愿望的一种虚脱性的打击。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有些事情不知道其内幕也就算了,可是一旦知晓某些幕后的操作痕迹之后,一切也就变得索然无趣起来。对于虎年春晚导演组的"炒作"功夫,俺是一直树大拇指的,可是对于其没有丝毫改变的保守性"假唱"安全措施是颇为失望的。
说"假唱"有如隔靴挠痒都是客气的,其实"假唱"更像是戴着安全套做爱--虽然安全系数大增,但多少有些"隔膜性"快感缺失--据说,"歌神"张学友频频拒上春晚就因为此。
说到这儿似乎有必要再掉掉书包带。即,此前文化部曾经下文严打"营业性假唱",甚至明文规定了罚款数额,各地也都在实施之中。如今,虎年春晚高调宣称可以"假唱"--这一高傲无比却十分有力的巴掌究竟扇向了谁?
"打假",似乎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对于假唱,其实早就有"零容忍"的最强音,不过总有一些视法律法规如草芥--制度之可悲或许正在于此。
当"假唱"成为安全套,当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当本该身体力行者公然漠视公共约束力,被践踏的或许不仅仅是公众脆弱的向善之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当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