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芃说:"一颗娇嫩的自由民主的种籽,已经植入你我的心中。"教师陆平:培养公民而不是臣民;校长李庆明:"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成为有灵魂、有情怀的公民。"有网友喝采:"中国需要这样的校长,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脊梁••••加油,李校长 !"但也有网友担心,李校长最终可能要失官,受到打压。实际上,在深圳教育界,李庆明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争议人物"。
竞选阵势堪比美国大选
据中国青年报1月6日报导,在深圳市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每年的10月15日~11月15日,是约定的"竞选月"。学生会主席要经过班级、年级到学校的层层公开选举,然后由全校1800多名学生选民投票产生。一个见证过"竞选月"全过程的中央电视台记者说:"这和美国总统大选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这里,学生会的主席有权组织自己的"内阁"。在每月一次的校长例会上,他和"内阁成员"们将对学校的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会一一记录,然后当面解释,或立刻作出整改。
在这里,有一个40多人组成的学生记者团,成员遍布每个班级。在每周一的早会上,他们能够通过广播站,对教师甚至校长本人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
5年多来,这所坐落于深圳市著名富人区"华侨城"中,被每平方米6.5万元的豪宅、种满名贵花木的园林和高尔夫俱乐部环绕的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里,50岁的校长李庆明,正致力于向下一代推行他的公民教育主张。
"如果我漠视自己的权利,不对身边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那是我的错"
李庆明培养"好公民"的第一个努力,是让孩子们学会选举。他从2004年开始推行学生竞选制度。刚开始,他只选择了一个四年级班级作为试点,但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于是第二年,他便把竞选推广到整所学校。
每年10月15日~11月15日,是学校雷打不动的"竞选月"。小到每个班级的班长,大到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都由学生选举产生,每人一票。
李庆明和教师一起,为"竞选月"确定了严格的程序和制度。一届学生会主席的选举,先要通过班级海选和年级海选,从高、中、低年级各选出两名候选人;然后,在全校的竞选大会上,6名候选人要经历演讲、才艺展示、公开辩论、回答选民提问等各个环节;最后,经过全校1800多名学生的几轮投票,选出获胜者。
选举章程规定,任期一年后,主席自动离职。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证小组",负责监督选举过程以及计票。这个机构的成员,通常由已经卸任的学生会成员担任。
"一颗娇嫩的自由民主的种籽,已经植入你我的心中"
为了获胜,候选的学生开始学习如何动员身边一切资源。父母和家人是首要支持者。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各种才艺,帮助孩子修改演讲稿、准备公开辩论的题目、纠正他们的演讲姿势。每个候选人都有自己的"智囊团",并在宣传上各出奇招。当然,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每个人都会强调同一个口号:"为同学们服务。"这是由校长确定的主题。
黄浩芃依然记得初次登台参加竞选时那种"紧张感"。在此之前,他是个内向的男生,虽然成绩一直很好,但他很少在公共场合说话,也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有段时间,身为某国企高管的母亲,一度还想让他转学,因为这个新学校才成立两年多,她很担心孩子的"学业问题"。
2008年,他决定参加竞选。第一次演讲,他全身都在发抖,脚抖得"几乎站不住",左手拿的发言稿"抖得哗哗响",右手"抖得连麦克风都拿不稳",他好几次用力握拳,试图固定住麦克风,却发现"手有点不听使唤"。原本设计的开场白是大喊一声"大家好",可他紧张得控制不住声音,一开口就破嗓了,台下选民嘘声一片。"豁出去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念了。"这一年,他输了。
第二年,他开始关注新闻里那些播音员播报新闻的方式,也开始模仿电视上那些政治人物的举手投足。他的"智囊团",则早早从各个方面对他的"竞选"提出建议。作文好的人帮他修改演讲稿,美术好的人设计海报上的各个细节。甚至,一位演讲顾问会告诉他改正在台上的一些小动作,并纠正他演讲时的语气与节奏。
在11月15日全校竞选日那天,在演讲台上,他说出精心准备的演讲词:"一年前,我与今天一样,信心百倍地站在了这里,我落选了。但是今年我又来了,因为我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因为无论是对于我,还是你,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中国,今天都是一个超越平凡的日子,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一颗娇嫩的自由民主的种籽,已经植入你我的心中,并悄悄成长。"他最终如愿以偿,在最后的全校投票中,获得了1120张选票。
黄浩芃的母亲,对儿子的学业多少有些担心。她希望儿子在"服务好同学"的同时,也能保持住现在"班上第三名"的成绩。毕竟,"无论学生会的工作做得多么好,最后能有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才是根本"。但黄浩芃却对自己的未来很自信。他觉得,"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用得上"。
"要鼓励学生成为公民,首先要保证他们能有一个表达意见的畅通管道"
"你不知道孩子在会上会说什么"
当了近30年老师,陆平还是第一次被学生当面批评,而且还是在校长主持的学生会例会上,这让她"当时多少有些不适应"。作为每月一次例会的参加者,陆平直言自己"有压力",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在会上会说什么"。
的确,这样的会议已经举行了将近5年,从"室内球场的通风条件不好",到"学校鱼池的换水不够及时";从"教师拖堂,没有按时下课",到"初三的课程过多,占用了学生社团的活动时间";从"集会散会后的地面纸张无人清扫",到"检查厕所卫生的学生,最好注意性别",几乎囊括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各方面的细节。
最为"尖锐"的时候,学生甚至直接对校长本人提出了批评。有一次开会,李庆明不断地接听手机,有学生便提出:"希望校长能够尊重我们,开会的时候不要打手机。"李庆明只得放下手机,向学生们解释,刚才的电话,是为了去落实学生们提出的建议。但从此以后,他开会时都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陆平感受到,在这所学校里,师生关系确实有了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改变"。她甚至会用"公民社会"和"臣民社会"的区别,来解释这种变化。
而在李庆明看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是他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我们要鼓励学生成为公民,首先要保证他们能有一个表达意见的畅通管道,鼓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这才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道。"
"这能让我体会到一种平等和尊重"
在深圳的教育界,李庆明是一个公认的"争议人物"。在学校老师和朋友们的眼中,这是个"精力超人、多才多艺"的校长。但在许多教育局的领导和同行眼中,这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在深圳教育界,他有着"疯子","狂人"的外号,每年,围绕着他的去留,都有诸如"死定了"、"马上就要被调走了"之类的传言。
5年来,只要没有特殊原因,每天早上7点20分学校开门,这位校长一定风雨无阻地站在校门口向学生鞠躬,并要求学生也对他鞠躬还礼。"我们总在说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们平等相处,但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这种尊重呢?我觉得鞠躬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他解释道。
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对这个新任校长的"出格举动"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写信到教育局告状,称校长在学校推行"日本式鞠躬"。哭笑不得的李庆明只能翻出《礼记》告诉教师,鞠躬礼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礼节。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成为有灵魂、有情怀的公民"
"鞠躬风波"刚刚平息没多久,2006年暑假,学校里一个男生跳楼身亡。在一向重视安全的中国教育界,处理这类事情的通常做法,都是"家丑不可外扬,低调解决",但李庆明却决定在学校里举行一场悼念仪式。
在很多人看来,让这些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死亡,容易造成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恐慌。还有一个教育局的领导问李庆明:"事情弄大了,万一引来了媒体,到时候收不了场,该怎么办?"
"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正视死亡,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尊重每一个生命。"面对每一个前来质疑的人,李庆明都这样解释自己的动机。而悼念仪式的举行,也起到了李庆明期望的教育效果。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庆明又在学校里组织了全校师生的悼念仪式。
如今,这种生命教育已成了学校常态。每天早操结束后,学生记者团便会播报前一天世界上发生的灾难新闻,然后全校学生在巴赫的乐曲《Air》悲伤旋律的陪伴下,举行一个一分钟的静默仪式。
有学生在校内论坛上这样说道:"当自己和父母之间产生特别大的分歧时,我也曾冲动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参加了‘静默仪式'后,我开始明白生命、亲情和友情的可贵,今后我将更加尊重自己的生命。"
"几十年的教育,又教育出多少真正懂得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无论是"竞选月"、"鞠躬教育",还是"生命教育",即便是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都是"一种很难让常人理解的超前行为"。一名学校老师说,根据自己的了解,教育局领导桌面上关于李庆明的告状信,已经有厚厚一迭了。
但李庆明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甚至认为,这几十年来所谓的"德育教育",已经被历史事实证明,是"完全失败的产物"。
"这些年来,我们的德育教育,总是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我们几十年的教育,又教育出多少真正懂得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人?"他说,"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太多,只要他们能做一个好公民就行了---有活力,有自信,有智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有情怀。"
网友热评
这是真的吗?实在不敢相信啊!期待更多......2010-01-06 15:37:49 新浪北京网友fabiaozhennan
我喝采!!没错,中国能有100所这样的学校,中国就有希望了!2010-01-06 23:57:35 新浪网友手机用户
这是教育家办学的曙光。中国需要这样的校长,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脊梁••••加油,李校长 !2010-01-06 13:47:50 新浪上海网友leoli_leo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谢谢这家媒体!2010-01-06 13:17:05 新浪山东青岛网友gaogaodegaogaode
统治者不需要,这会令极权受到挑战,李校长最终要失官,被打压,调往山区。---2010-01-06 18:43:48 新浪广东网友g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深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