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宋冬天不收礼 收礼只收好木炭

 2009-12-16 01: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北宋的冬天不收礼,收礼只收上好的木炭。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 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冬天清冷得不足给人任何慰藉的阳光照耀下,像一柄垂下来的匕首寒光凛凛,令人望而生 畏。这样的冬天在北宋并不鲜见,宋太宗还记得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手弓肩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 临时铺上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而这个冬天似乎比那年还要冷。宋太宗心头一动,想到了黎民百姓,想到了弱势群体。于是传下一道春风一样温暖的圣旨:“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一百 岁者赏赐金腰带。”一眼瞥见大殿窗外纷飞的雪花,这位北宋的公仆一拍龙头,又传下一道春风般温暖的圣旨:“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 干。”经过统计调查,爱心大使在这个冬天以最快的速度把太宗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雪中送炭”的故事不胫而走,于是大街上到处是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 影。

从气候上来说,北宋时期处在一个由温暖向寒冷转变的阶段,冬天越来越冷。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其气势磅礴的笔触,把宋朝的隆冬刻画得惟妙惟 肖。诗人范成大给朋友雪中送炭之后来了灵感:“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诗人是含蓄的,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时的风尚。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知识分子,礼尚往来的首选礼品自然是炭——温暖而又实用的上行下效。绿蚁新醅酒,红 泥小火炉。在雪意朦胧的黄昏,等待着你手中拎着的那包香炭,那里边藏着比千金还要贵重的情谊,弥漫着人性的光和热,千年不散。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论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